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17 22:16: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须知每一个物种要经过多少万年的演变、适应、竞争、完善,才能达到目前这种日趋完备的功能。
D.辛亥革命,已成为百年记忆,我们推开历史的厚重大门,穿行百年风云的画卷长廊中,一路追溯,民族复兴的主题格外醒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 句式杂糅;C 动宾搭配不当,“功能”后应加“的水平”;D “穿行”后应介词“于”或“在”,删去“中”。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脱口秀一诺千斤出头面lòu届毕业yīng
B.订货会新作面世一而散hōn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也脍炙人口。请针对这首诗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不设统一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在深圳的不少茶馆或者素食馆,每天都有一群传统国学爱好者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听专家讲解《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深圳还有一部分企业家,出钱出力组织员工一起学国学,把国学修养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标准。
  材料二:早在1998年,广州市五一小学就试行“读经”;湖北武汉大学早在4年前就创办了国学试验班。发展至今,中国大陆有100多个城市的800万孩子加入“读经”行列。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示例:“国学热”持续升温。
(2)示例一:我认为国学热升温是一件好事。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国学热升温体现了人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提升。其次,国学热升温体现了人们对当前日益泛滥的“拜金主义”“快餐文化”的反思,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视。再次,国学热升温可以加强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熏陶、渗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示例二:我认为运动式的“国学热”不可取。首先,国学的弘扬要依靠国民自觉性,国学素养的提高应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其次,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存在有其特定的背景,在当代社会复兴国学,犹如刻舟求剑。再次,把国学通俗化、情趣化,以迎合观众心理、适应观众期待的国学热,只能使国学肤浅和庸俗。因此,我们要用平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国学。(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考结束了,刘俊估计自己的总分至少在580分以上。
B.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C.远离故乡的游子,心中都有一根情思牵挂着故土,年年月月,无时无刻都在思乡。
D.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至少在580分以上”矛盾了。? B.“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
C.“无时无刻都在思乡。”表意反了。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