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17 22:18: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对“十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提出,作为帝王,在他计划营造宫殿时,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尽可能减轻百姓负担,使他们安居乐业。
B.帝王担负着治理天下的重任,当他产生骄傲自满时,就应想到自己要像江海那样宽广低下,有能容纳百川的胸怀。
C.帝王担心自己偏信谗言邪说,就要想到首先端正自身以便除去邪恶,将要施恩奖赏人时,要警惕不因自己的偏爱而赏错。
D.帝王喜欢到郊外去打猎,就要想到最多只能去三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对“三驱”理解不当。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旦日士卒——飨:犒劳。
B.此亡秦之耳——续:后继者。
C.沛公起厕——如:如同。
D.今事有急,故来告良——幸:幸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①,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②。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三国志·吴主传》)
  【注】①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周公制定的礼法制度,他的儿子、受封于鲁国的伯禽却没有遵守。按照古人的解释,伯禽在服丧期间,徐戎(周代居住在今徐州一代的少数民族)作乱,伯禽就停止服丧而率兵讨伐,平定了徐戎。②濡须坞:修建在濡须口的堡坞,夹濡须水而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哭未及——息:停止
B.会稽太守——领:兼任
C.曹公权为讨虏将军——表:任命
D.故心而服事焉——委:托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周公立法伯禽不师——曹公已临其境
B.以阳羡长——因传权旨,陈成败
C.待张昭师傅之礼——表子琮举众
D.使丞郡行文书事——惟瑜、肃执拒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孙权励精图治的一组是(? )
①策薨,以事授权 ②招延俊秀,聘求名士 ③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
④公烧其余船引退 ⑤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⑥权与相拒月余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继位之后,任用贤才,优礼士人,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等人开始成为孙氏政权的核心人物,一时间,孙权手下人才济济。
B.荆州牧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此时的东吴内部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联合刘备与曹操决战,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C.孙权到秣陵(建业)后,曹操来犯,孙权与曹操大战于濡须坞,双方均不能获胜。看到孙权阵容齐整,曹操只好撤兵。
D.孙权作为一代英主,面对曹操的入侵,敢于抗击。经过赤壁之战,把曹操赶回江北,后又经过濡须之战,稳定了东南的局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D
4.A
5.①郡里推荐他为孝廉,州里推举他为茂才(秀才)。
  ②(您)竟然还要哀伤兄长,顾全礼法制度,这好比是开门迎接强盗,不可以认为是仁义。
  ③投奔和借住在江东的中原人士,以江东政权的安危来考虑留下还是离去,还没有结成稳固的君臣关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邵大业,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元年,授湖北黄陂知县。初到官,投讼牒者纷至,不移晷,决遣立尽。吏人一见问姓名,后无不识,众莫敢弄以事。有兄弟争产讼,皆颁白,貌相类。令以镜镜面,问曰:“类乎?”曰:“类。”则进与为家人语曰:“吾新丧弟,独不得如尔两人白首相保也。”二人感动罢去。蛟水坏城,拯溺哺饥,完堤岸,民得免患。总督以其名上闻,会父忧去。服阕授河南禹州知州调睢州频涝请粜请赈民以免患浚惠济河以俸钱更直擢江南苏州知府。松江盗狱久不决,株连瘐毙者众,奉檄鞫治。见群犯皆断胫折踝,蹙然曰:“尔等亦人子,迫饥寒至此,犹诬连非罪人,何益于尔?”有盗幡然曰:“官以人类待我,我不忍欺。”狱辞立具。
寻摄布政使事,大吏交章荐。十六年,高宗南巡,御舟左右挽行,名“虾须纤”。大业语从臣,除道增纤必病民,非所以宣上德意,遂改单纤。然大业卒因左迁。
寻授河南开封知府,属县封丘民被控侵占田亩,及勘丈,非侵占,而亩浮于额。大业考志乘,河南赋则,自明万历改并,中地十亩,作上地七亩;下地十亩,作上地三亩。上官以昔为下则,今则膏腴,议加赋。大业曰:“此河冲淤积,百姓以坟墓田庐所易之微利也。今日为退滩淤地,异日即可为沙压水冲。冬春播种,夏秋之收获不可知。上年河决,屋宇未尽葺,流亡未尽复,遽增岁额,何以堪?”旋从部议试种三年,次年果没入水,乃止。
大业所至以劝学为务,因黄陂二程子祠建义学,葺睢州洛学书院,集诸生亲为之师焉。
(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父忧去丧事
B.松江盗狱久不决监牢
C.大业考志乘史书
D.屋宇未尽葺修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则进与为家人语曰②今则膏腴
B.①总督以其名上闻②百姓以坟墓田庐所易之微利也
C.①何益于尔②遽增岁额,何以堪
D.①然大业卒因左迁②因黄陂二程子祠建义学
小题3:下列句子中,所省略的成分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众莫敢弄以事。
B.则进与为家人语曰。
C.大吏交章荐。
D.次年果没入水。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湖北黄陂有一对兄弟争夺家产,知县邵大业巧妙引导他们顾念珍视手足之情,使兄弟大受感动,撤销官司。以情动人,片言解纷,颇有特色。
B.松江县有一件积案,有很多人被株连,不少人死在狱中,活着的也都腿断骨折。邵大业审理该案,对罪犯以人相待,晓之以理,得以顺利结案。
C.乾隆皇帝南巡,乘坐的大船用“虾须纤”,由纤夫在两岸拉着行进,邵大业认为要宣扬皇上的恩德,不宜加重百姓负担,于是就改成单向拉纤。
D.上级官员要提高黄河滩田地的赋税,邵大业表示不同意;有关部门决定让百姓试种三年,第二年河水就把滩地淹没了,于是停止试种的做法。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故夫知一官。——效:功效
B.而后乃今风。——培:培育、培植
C.《齐谐》者,怪者也。——志:记载
D.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环旋着往上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