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7-17 22:33: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巨著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被合称为“史学双璧”。
B.汉代刘向编订的纪传体史书《战国策》共33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上的一些活动,尤以记录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见长。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传为左丘明所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D.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在剑桥留学的两年里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是现代新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请根据王维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7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早晨的细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不设统一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错得最多的一项是()
A.不啻chì 犄jī角 豢huàn养 吹毛求疵cī
B.安澜lǎn 淬cuì火 玷diàn辱 荠jì菜
C.蛊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气,冬雪松竹衡岳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B项“荷花”与上联“芙蓉”重复。C项“展翼”与所给上联“芙蓉”词性不对。D项“才气”
点评: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副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觉新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他在五四思潮的冲击下觉醒,他参加学生运动,向“门户不当”的婢女鸣凤表示爱情,帮助觉民逃婚,从家里出走,到外面寻找新生活。(《家》)
B.法院决定逮捕爱斯梅拉达,流浪汉们赶来营救,遭到国王军队的镇压,死伤惨重。弗罗洛乘混乱之际,谎言欺骗甘果瓦把她带出圣母院的后门,逼迫她顺从自己,在遭到坚定的拒绝之后,弗罗洛恼羞成怒,把她交给隐修女看管,自己去叫官兵。(《巴黎圣母院》)
C.大卫遭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母亲只能掩面而泣,不敢来解救他。只有保姆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安慰她,两人悄悄通过钥匙孔对话。(《大卫·科波菲尔》)
D.孔子并没有给“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孔子很重视周礼,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为根本,而“仁”的实现,正有赖于对“礼”的施行。(《论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应该是“觉慧”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