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17 22:45: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炎帝、黄帝之间的关系,古书中流行的说法是讲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两个,都是少典氏之子,如《国语》云:“少典娶有娇氏女,生黄帝、炎帝。”据《史记》记载,黄帝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曾经先后打了几仗,炎帝被黄帝征服,而后,黄帝又擒杀了叛乱的蚩尤,被诸侯尊奉为天子。但是,据近日的《大公报》和《金陵晚报》报道,南京市六合区文物保管所所长蔡明义称,根据他的研究,黄帝是南京六合人的女婿,而且黄帝和炎帝之间相差11代。
  蔡明义告诉记者,从2001年开始,他就考证黄帝的岳父敕封六合方山的课题,炎帝和黄帝拥有共同的祖先少典,是少典氏部落的人,太昊伏羲氏(伏羲、燧人、神农为远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三皇)的后代。太昊伏羲氏在距今约6000年前生活于渭水中游的天水(今甘肃省东部)境内,其部落后裔东徙姜水(黄河流域的一条河名)一带定居,并建立政权于古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少典正妃任姒,又名女登,生了炎帝。少典另一子名勗其,勗其的11世后代即为黄帝轩辕氏。姜雷是炎帝第11世孙。根据典籍记载,公元前2600年左右,姜雷联合轩辕共同打败蚩尤,并且将帝位让给轩辕,使他代替炎帝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正式命名为黄帝。黄帝又委任姜雷为左相,封为六合方山侯,并以地赐姓,从此姜雷更姜姓为方姓,成为方姓始祖。后来,黄帝娶了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的方雷之女嫘祖为正妃,方雷便成为轩辕黄帝的岳父。因此可以说,炎帝和黄帝之间相差11世。
  记者从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处了解到:《史记索隐》对此有很好的考证。其中指出:“少典,是诸侯国号,非人名。……炎、黄二帝虽则相承,但根据《帝王代(世)纪》记载,中间相隔八帝,五百多年,如果少典是他们的父名.那么岂不是黄帝经五百多年后取代炎帝成为天子?那他的寿命也太长了!”
  李学勤认为:第一,少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方国部族的称号,炎帝、黄帝都由少典氏衍生分化出来。第二,炎帝、黄帝相隔年代较长,而炎帝早于黄帝,其间共历八世。
  李学勤先生认为,古史传说从伏羲、神农到黄帝,表现了中华文明萌芽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史记》一书沿用《大戴礼记》所收《五帝德》的观点,以黄帝为《五帝本纪》之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本纪》记载的黄帝,尚有部落时代的遗风。而且,以炎黄二帝的传说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现代人创造的,乃是自古有之的说法。很明显,这指出了炎帝和黄帝兴衰上的先后列序。(选自《北京科技报》,有删改)
1.下列各史料中关于炎、黄二帝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史记》中记载,黄帝和炎帝曾经打过几仗,黄帝在征服炎帝后,又擒杀了叛乱的蚩尤,被诸侯尊奉为天子。
B.《国语》中有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记载,其中讲到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两个,都是少典氏之子。
C.《史记》沿用《五帝德》的观点,以黄帝为《五帝本纪》之首,认为黄帝尚有部落时代的遗风,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
D.根据《史记索隐》考证,少典是诸侯国号,不是人名,更不是炎帝、黄帝父亲的名字。
2.下列关于蔡明义和李学勤观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蔡、李二人都得出了炎、黄二帝不是同一时代的结论,他们的研究都能从古代典籍中找到根据。
B.蔡、李二人的研究都推翻了《国语》《史记》中有关炎、黄二帝是兄弟关系的记载。
C.蔡、李二人对炎、黄二帝的研究结论基本相同,仅有的差别在于炎、黄二帝间隔时间的长短不同。
D.蔡、李二人认为,炎、黄二帝不生活在同一时代,有兴衰上的先后列序,表现了中华文明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炎帝、黄帝之间的关系,文章涉及的古籍中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可以肯定的是,炎、黄二帝都和少典氏部落有渊源。
B.根据史料记载,黄帝娶方雷的女儿嫘祖为妻,而方雷是炎帝第11世孙,可见炎、黄二帝的确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C.根据李学勤的观点,炎帝、黄帝相隔年代较长,而炎帝早于黄帝,因而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子是不可能的。
D.炎帝和黄帝拥有共同的祖先,都是太吴伏羲氏的后代,可见中华文明就是从伏羲氏开始的。


参考答案:1.C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你知道虚拟水是什么吗?可不要轻易回答知道,如果你说虚拟水就是电脑游戏画面中的水,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例如,生产1吨小麦需要耗水1000 m3,生产1吨稻米需要耗水2000 m3,1000 m3和2000 m3就分别是1吨小麦和1吨稻米的虚拟水含量。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外生水”暗指进口虚拟水的国家或地区使用了非本国或本地区的水这一事实。虚拟水概念可以从农产品扩展到服务、加工以及材料,也可以理解为服务过程中或材料形成过程中所消耗的水资源。?
虚拟水的理论结合了农业科学和经济学的思想,强调了水是农业生产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科学关注的是生产粮食需要消耗水,而经济学关注的是粮食生产用水具有多种机会成本,投入粮食生产的水可以用于其他用途,如生产替代作物或供应城市、工业和娱乐活动用水等。这两方面含义的结合意味着虚拟水的理论能够提供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在综合考虑影响水资源供求的各方面因素基础上优化其配置。从生产者角度看,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虚拟水含量是生产这种产品和服务所实际利用的水资源量,其含量的多少是由该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条件及其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决定的。如生产相同数量的粮食,干旱区可能比湿润区要多消耗2至3倍的水量。从使用者角度看,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虚拟水含量是指使用该产品或服务的地区为生产它们而消耗的水量。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粮食输入和用水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也不相同。?
虚拟水的研究可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应当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生产世界需要的水密集型产品。因为,在这些地区,水资源比较廉价,而且水资源使用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比较小,单位产品的生产所需的水量一般也较少。从水的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向水的生产效率较低的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虚拟水,意味着全球实体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虚拟水贸易还将水资源管理问题拓展到社会经济系统中,这显然增加了水资源管理的决策空间,拓宽了水资源研究问题的范围。虚拟水贸易的研究可以为资源的安全提供有效保障。由于运输距离遥远、成本高昂,富水地区和缺水地区之间实体水贸易通常十分困难,在缺水的国家进行虚拟水贸易可以减轻缺水国家水资源的压力,并且在解决地理政治问题甚至水资源“战争”上是一个有效的工具。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方法主要有供给法、技术性节水法和社会化管理法,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硬伤”,跟它们比较,虚拟水贸易法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虚拟水贸易能将水资源管理问题拓展到社会经济系统中,这显然增加了水资源管理的决策空间,拓宽了水资源研究问题的范围。虚拟水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工农业生产问题、水利问题,还涉及到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以及国家宏观政策、产业调整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它必将成为近些年内理论界、政府及企业探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焦点。
小题1:下列关于“虚拟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
B.虚拟水不仅包括农产品,而且还包括服务过程、加工以及材料形成过程中消耗的水资源。
C.虚拟水的理论强调了水是农业生产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D.虚拟水的理论能提供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因而应用这种理论肯定会解决水危机。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进口虚拟水的国家或地区使用了非本国或本地区的水就是“外生水”。
B.一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条件及其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决定了虚拟水含量的多少。
C.虚拟水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研究可以涉及社会领域各个方面的问题。
D.虚拟水贸易增加了水资源管理的决策空间,拓宽了水资源研究问题的范围。
小题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水贸易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压力还能节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费用。
B.通过贸易、利用虚拟水战略来解决缺水国家或地区的水危机是唯一有效的策略。
C.粮食从富水国到贫水国的贸易可以像石油产品从富油国到贫油国输送那样是可行的。
D.国家或地区间的虚拟水贸易能够实现全球实体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D(误解原文信息,“肯定会解决水危机”的说法绝对化了。)
小题2:C(“各个方面的问题”错,依据原文,应是“许多方面的问题”.)
小题3:B(“唯一有效”的说法属无中生有。)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共19分)
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育,况臣孤苦,特尤甚。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
B.凡在故老,犹蒙育矜:自夸
C.过蒙拔,宠命优渥擢:提拔
D.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听:准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吾两人在也
B.州司临门,急星火
覆杯水坳堂之上
C.况臣孤苦,特尤甚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D.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然后图南,适南冥也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文中,李密刻意提到自己曾经“少仕伪朝”的重大问题,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而不事二主,希望借此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第二段,作者还着重陈述了刘氏病重至“朝不虑夕”的情形,以及与之血肉相连须臾难分的亲情,以此表明不赴命的意愿。
C.李密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用古代贤君治国之道,为自己孝敬祖母找到不能立即奉诏的依据,也更暗示武帝要以孝治国。
D.为人臣当“尽节”于陛下,为人孙当“报养”于祖母,在两难境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先尽孝道,后报皇恩。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
⑵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⑴凭我这样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人,能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能报答朝廷的。
⑵祖母孙子两人,相依为命,因为这拳拳亲情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⑶我的辛酸悲苦,不只是蜀中人士以及两位州中长官所见到明知的。(辛苦、非独、牧伯,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矜:怜惜。
小题2:以:均作连词,因为。B于:上句,介词,表比较,比;下句,介词,表处所,在。C为:上句,动词,表判断,是;下句,助词,表示反诘语气,呢。D且:上句,连词,而且;下句,副词,将。
小题3:文中“圣朝”即指晋朝,“以孝治天下”就是晋武帝的治国纲领,故“暗示武帝要以孝治国”有违文意。
小题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⑴微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人。侍:侍奉。东宫:太子。陨首:杀身捐躯。⑵更相:相互。是以:因此。区区:拳拳(亲情)。废:废止(奉养祖母)。远:远离。⑶辛苦:辛酸悲苦。非独:不只是。牧伯:州中长官。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课内阅读题(毎小题3分,共9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小题1:作者先说明“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后笔锋一转,说“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
小题2:“曾经屡次为之感叹”中的“之”指代什么?
?
小题3:“呜呼,我说不出话。”为什么作者会“说不出话”?
?


参考答案:
小题1:突出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和中国女子临难时的从容。
小题2:少数中国女子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小题3:对刘和珍等人牺牲的无比悲痛和对当局者、流言家的无比愤怒使作者“说不出话”。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抓住第1段最后一句“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就可品味出作者的写作用意。
小题2:本题考查对句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回到语境中不难确定“之”指代的内容是“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解答时不要仅仅局限于本句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揣摩,还要考虑全文的中心。
小题3: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解答应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对刘和珍等人牺牲的态度,一是对当局者、流言家的态度。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法国石油研究所(IFP)几天前作出了关于石油储备的乐观估计:未来不会出现石油匮乏。
专家们认为,新技术的发展将保证世界在使用石油方面至少延长一个世纪。石油研究所的这次预估是在石油天然气极限用量研究协会(ASPO)作出其悲观评估几天后作出的。后者推出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世界石油的消费高峰将于2010年提前到来。法国石油研究所主任奥里维耶?拉贝尔说:“经济学家要比地质学家更乐观。”他认为,ASPO没有把技术进步的因素考虑进去,他说:“早在1973年时,他们就曾说过世界石油储量只够30年之用。”
的确如此,几年前,人们还无法想象在地下六千多米或水下三千多米处开采石油。然而,美国进行的一项试验实现了在地下8000米极深处开采石油的壮举,而壳牌石油公司的深海开采深度也达到了2313米。如此深度的油田都是一些未开发的处女地,人们对它知之甚少,这里可能隐藏着一些新油田。它向人们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技术挑战。
奥里维耶?拉贝尔指出,钻探深度每增加500米,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就要增加一倍。因此,石油业界如今正在试验碳素纤维管道及一系列隔热措施。尽管石油的“怕冷性”是众所周知的,但这并没有阻止人们去寻找可以勘探的、新的、更加危险的油田,例如北极地区的油田。许多业界负责人最近都表示,他们打算在高纬度地区进行海上钻探,这就要求解决棘手的石油凝固的问题。凭借其丰富的高纬度石油储备,俄罗斯在这方面具有最大的发展潜力。
除了新的勘探技术之外,其他一些技术还能通过提高原油的开采率来提高已知油田的储量。根据油田的不同,开采率的区别很大,有的油田的开采率为80%,有的仅为10%。在一般情况下,新技术以及注水法和注气法的使用可以使开采率达到35%。像印度尼西亚杜里油田这样的一些油田,原油开采率在40年之内提高了6倍。当今的研究目标是,在未来10至15年的时间内将世界油田的平均开采率提高到50%。由于重油黏度太大而很难提炼,研究人员建议用类似于洗涤剂的活性剂对油井进行淋滤,将原油稀释。但这种化学方法的成本还需降低才有可能被广泛采用。通过注入蒸汽的办法给原油加热是另一种亟待研究的办法。
研究者们还计划对钻头进行改良,采用更加坚固的材料,为其安装显像设备,使之能够到达更深、更为复杂的地层。
小题1:下列不能作为“新技术的发展将保证世界在使用石油方面至少延长一个世纪”的证据的一项是
A.美国的一项试验实现了在地下8000米深处开采石油,壳牌石油公司实现了在深海
2313米处开采石油。
B.凭借其丰富的高纬度石油储备,俄罗斯在这方面具有最大的发展潜力。
C.采用更加坚固的材料来改良钻头,并安装显像设备,使之能够到达更深、更为复杂
的地层。
D.新技术以及注水法和注气法还可以通过提高原油的开采率来提高已知油田的储量。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未来石油储备的估计,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乐观的,一种是悲观
的。
B.法国石油天然气极限用量研究协会(ASPO)认为世界石油的消费高峰将于2010年
提前到来,而石油研究所(IFP)的专家则认为新技术将保证世界在使用石油方面至少延长一个世纪。
C.一般情况下,新技术、注水法和注气法都能有效地提高原油的开采率。
D.当前人们已经在研究用通过注人蒸汽的办法给原油加热来提高原油的开采率并逐步
降低原油的提炼成本。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技术的进步,油田开采率的提高,石油储备将越来越丰富,人类不必为石油匮
乏而担心。
B.目前油田石油的开采率普遍较低,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10至15年内世界油田
的平均开采率将提高到50%。
C.用活性剂对油井进行淋滤将原油稀释的办法能有效地提高原油的开采率,将很快得
到广泛的运用。
D.新技术虽然能保证世界在石油使用方面的时间延长,但石油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
因此人类要从长远发展考虑,研究用其他能源来替代石油。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项只能说明俄罗斯高纬度石油储备量大)
小题2:(“已经在研究”错,原文说是一种“亟待研究的办法”)
小题3:(A“石油储备将越来越丰富”不符合客观事实,在使用中只会越来越少;B开采率提高到50%,这只是研究的一个目标,不一定能达到;C原文是说,这种化学方法要降低成本后才能得到广泛的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