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7-17 22:55: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小题2:________________,尘满面,?
小题3: ________________,还乡须断肠。
小题4:莫听穿林打叶声, 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谁怕!________________。
小题6: ________________,微冷。________________。
小题7: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汉江临泛①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群邑浮前浦②,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
【注】①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襄阳,汉川,在武汉市流入长江。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西塞外返回长安。二十八年(740),升为殿中侍御史。当年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主持当地官吏选拔。他途经襄阳(今湖北襄樊),泛舟汉江,写下了这首诗。诗题一作《汉江临眺》。
②浦:水边。
③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小题1:诗歌颔联有怎样的画面特点?请加以赏析。(4分)
小题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简要分析。(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注: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
(1)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全诗“望”字统领全篇,你认为对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定风波·红梅①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②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所作。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小题1:“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答:?
小题2:“诗老不知梅格在”,请找出两个体现红梅“梅格”的句子。(2分)
答:①??②?
小题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