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一)
2017-07-17 23:23: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
(1)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2)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2、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李渤,字浚之,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后。九年,以著作郎征之。岁余,迁右补阙。
  时皇甫镈作相,剥下希旨。渤充吊祭使,路次陕西。渤上疏曰:“臣出使经行,历求利病。窃知渭南县长源乡本有四百户,今才一百余户;阒乡县本有三千户;今才有一千户,其他州县大约相似。访寻积弊,始自均摊逃户。凡十家之内,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税。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摊逃之弊,苛虐如斯,此皆聚敛之臣剥下媚上,唯思竭泽,不虑无鱼。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其逃亡户以其家产钱数为定,征有所欠,乞降特恩免之。计不数年,人必归于农矣。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渤既以草疏切直,大忤宰相,乃谢病东归。
  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十一月,定京官考,不避权幸,皆行升黜。敬宗冲年即位,坐朝常晚。一日入阁,久不坐,群臣候立紫宸门外,有耆年衰病者,几将顿仆。渤出次白宰相曰:“昨日拜疏陈论,今坐益晚,是谏官不能回人主之意,渤之罪也。请先出阁,待罪于金吾仗。”语次唤仗,乃止。
  宝历元年,改元大赦。先是,鄠县令崔发闻门外喧斗,县吏言五坊使下殴击百姓。发怒,命吏捕之。曳挟既至,时已曛黑,不问色目。良久与语,乃知是一内官。天子闻之怒,收发系御史台。大赦之日,放系囚,发亦在鸡竿下。时有内官五十余人,持仗殴发,纵横乱击,发破面折齿。台吏以席蔽之,方免。是日系囚皆释,发独不免。渤疏论之曰:“县令不合曳中人,中人不合殴御囚,其罪一也。然县令所犯在恩前,中人所犯在恩后。中人横暴,一至于此,是朝廷驯致使然。若不早正刑书,臣恐四夷之人及籓镇奏事传道此语,则慢易之心萌矣。”
  后因谏,上以渤党发,充桂管都防御观察使。以风恙求代,罢归洛阳。太和五年,以太子宾客征至京师。月余卒,时年五十九,赠礼部尚书。渤孤贞,力行操尚,不苟合,而阘茸之流,非其沽激。至于以言摈退,终不息言,以救时病,服名节者重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剥下旨——希:迎合
B、是谏官不能人主之意——回:改变
C、收发御史台——系:拘禁
D、其沽激——非:不是
2、以下句子中,全能直接说明李渤进谏“不避权贵”的一组是:(? )
①摊逃之弊,苛虐如斯
②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
③不避权幸,皆行升黜
④是朝廷驯致使然
⑤然县令所犯在恩前
⑥中人横暴,一至于此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渤在陈述陕西的积弊时,详细列举了渭南、阒乡等县百姓为躲避“摊税”逃离家园的事实。他深刻指出,这种落井下石、竭泽而渔的做法将会从根本上动摇国家基础。
B、作为考功员外郎,李渤对官员进行了公正的考评,并以功过衡量他们的升免。
C、崔发因抓捕了殴打百姓的“中人”,先是让天子囚禁在御史台,接着招致惨无人道的殴打。李渤直言指出“中人横暴”,是朝廷纵容的结果,如果不加以整治,后患无穷。
D、李渤品德高尚,不随便附和他人。势利之徒谓其矫情求誉;正人君子却认为他“以直言被斥,终不息言,以救时弊”,因而敬重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皆聚敛之臣剥下媚上,唯思竭泽,不虑无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令不合曳中人,中人不合殴御囚,其罪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旬有五日而后反
C.某所,而母立于兹
D.其次诎体受辱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20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B.为巡船所物色物色:盘查
C.以父母之遗体行殆遗体:死者的尸体
D.天祥临刑殊从容从容:沉着镇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见故相江万里相如持璧却立
B.君勉之乃使从者衣褐
C.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则纵情傲物
D.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日北骑马相出没于黄淮间
小题3:下列加线字和例句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例:买五人之头而
A.万里素天祥志节
B.崖山,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C.天祥方五坡岭
D.天祥亡入真州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抓。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3)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倔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是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慈父见背
B.无故加之而不怒顷襄王怒而迁之
C.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此子房教之也风之积也不厚
小题2:下列能直接表现例子中人物有“过人之节”的一项是(?)
(1)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2)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3)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4)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5)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A.(1)(4)(5)
B.(3)(4)(5)
C.(2)(3)(4)
D.(1)(3)(4)
小题3: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主要就张良得书于圯上老人一事进行评论,文章开篇总括全文大意,指出大勇之人,在于有过人之节。
B.文章以张良教高祖能忍,佐其成就大事来回应论点。文章结构严谨,文笔奔放,收束稳妥自然。
C.苏轼怀疑张良身材魁梧奇伟,后来发现他的容貌竟然像妇人女子一样,所以又认为张良就应该是这样。
D.作者认为圯上老人使张良成就大事的不是书,而是通过这件事情磨砺了他能忍的性格。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