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7-31 20:16: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楚天千里清秋,?。遥岑远目,?,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滕王阁序》)


参考答案:
小题1: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小题2:水随天去秋无际?献愁供恨
小题3:既窈窕以寻壑?泉涓涓而始流
小题4:满地黄花堆积
小题5:青雀黄龙之舳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跬”、“供”、“窈窕”、“壑”、“ 黄”、“ 舳”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小题1:请概括颔联中意象的特点与寓意。(2分)
小题2:诗歌中哪一联是主旨句?请分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波浪、风云的特点都是不平静(1分),寓意是唐朝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安宁(1分),令人伤心不已。(意思对即可)
小题2:颈联。(或“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1分)。诗人滞留他乡两年,哀伤落泪,表达了诗人羁旅的悲苦(2分);寄身孤舟,有家难归,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满分4,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 “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小题2: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⑶世间行乐亦如此,?。?(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女娲炼石补天处,?。?(李贺《李凭箜篌引》)


参考答案:(6分)⑴六宫粉黛无颜色?小楼昨夜又东风?⑵出师未捷身先死?岩扉松径长寂寥?⑶古来万事东流水?石破天惊逗秋雨(1句1分,有错该句即不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古今词语》云:“东坡贬在黄州,月独酌,回想被小人陷害,乃作《西江月》一词”)
(1)“夜来风叶已鸣廊”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夜来风叶已鸣廓”,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 (意对即可)
(2)“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11分)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
小题1: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5分)
小题2:诗歌的最后一句构思巧妙,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动静结合(比喻)。视野尽头,水天相接,那秋色也一样的浩瀚无际;晴空无云,
澄洁明净,犹如一面平展的镜子;天空下正有一对白鸥在忽高忽低地上下翻飞,犹如飞扬的
雪花,为空旷的秋江增添了几分生机。这两句描写了一幅空阔苍茫、动静相间的江上秋色图。
小题1:诗人将细柳当成了倾诉对象,等你长大长高的时候,希望能够把小船系在你身上,
悠闲自得地在你浓密的绿荫下垂钓,而现在却不得不离开这里,继续为生计奔波。含蓄巧妙
地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手法1分,景物分析2分,概括2分。
小题1:字面的意思2分,隐含的意思2分,表达的情感2分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