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31 20:20:0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读完诗,我们才大彻大悟,原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只不过是个引子,主题之所在则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今年夏天,受台风影响珠江流域、闽江流域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C.他是连队里少有的俊小伙,穿上这身合体的新式军装在队列里一站,真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
D.有的人对别人的研究成果实行“拿来主义”,大言不惭地署上自己的名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大彻大悟:指对事理透彻了解,全部领悟。强调是在已知的基础上对认知对象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词义深浅把握失度。应该用“恍然大悟”或“茅塞顿开”。B望文生义,五风十雨:表示风调雨顺。C鹤立鸡群: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D大言不惭:指说大话而不感到难为情。使用对象有误。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近三年一些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所占比重的统计表,表中反应了怎样的命题趋势?请用简要的文字表述。

年 度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平均比重
26%
29%
32%
最低比重
20%
20%
20%
最高比重
41%
41%
42%
  由表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现代文阅读比重越来越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灰烬雾霭奏鸣曲好高骛远万类霜天竟自由
B.笔杆脉膊舶来品含辛茹苦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C.脂粉共振怅廖廓针砭时弊术业有专攻
D.引擎蛰居回旋舞残羹冷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和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该题将合成词与成语放
在一起考查,主要考查了同音字和形似字,应注意以义辨形。本题中错字因音同而误写,正确书写为,A.万类霜天竞自由   B.脉搏    C.怅寥廓。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力(lù) 日(yì)游(yè)浪飞舟(è)
B.颓(pǐ)伤(chuāng) 居(zhé)殒身不(xù)
C.执(ào) 游(shuì)人头动(cuán)挑(tì)
D.陆(zhuó) 贿(luò) 花(pǔ) 绿林好汉(l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A:翌日yì     C:执拗niù   挑剔tī       D:贿赂lù。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B.民各甘其食,美其服。
C.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使动用法。其余为意动用法)。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