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31 20:28: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下面一段文字是介绍心理学上由一个实验得出的著名理论——“破窗理论”,阅读后请回答两个问题。(6分)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后来,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1)请给出一句话结论。(2分)
(2)请列举两点“破窗理论”对我们的启发。(4分)
                                                                
                                                                 


参考答案:(1) "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2分)
 (可能有学生会答“环境的作用”,没有涉及关键词“破窗”的寓意,应该不给分)
(2)得到的启发:
一个人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取决于他在一些细节上的表现;
随地吐痰,暗示一个人缺乏必要的修养; 
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暗示一个人喜欢表现自己; 
穿什么样的衣服袜子,暗示一个人的品位如何; 
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在暗示他(她)不可信任; 
对任何事都怀疑的人,暗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对任何事都不满的人,暗示他是一个愤世嫉俗者; 
不贪小便宜的人,暗示他很正直……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下,谁能率先摆脱经济危机,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是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     的焦点?
②石油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品广泛     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③据统计,去年     房价过高和全国房价开始下滑,     购房者期待房价下跌,市场观望气氛浓厚,经济的不景气使得房市处于低迷状态?
A.争论运用由于/因此
B.争执应用因为/因而
C.争执运用因为/因此
D.争论应用由于/因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争论”和“争执”都有“各执己见”的意思,但“争论”指“互相辩论”,“争执”指“不肯相让”?“应用”着重指为适应某种需要,按事物的用途相应地?合理地使用;“运用”着重指根据事物的特性,灵活自如地使用?“由于”可与“因而?因此”搭配,“因为”不能与“因而?因此”搭配,因为有重复之嫌?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本题所考都是近义词,需要准确掌握每个词语的意思、用法、使用对象、色彩等,如果在考场中遇到不熟悉的词语时,本题最好使用方法就是排除法。当然如果准确知道各个词语是最好的,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安全一直是我们工作的头等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做到警钟常鸣,有备无患,把安全时刻记在心中。
B.哈尔滨的雾凇是这个城市的著名景观,沿着松花江,一排排玉树、万千条琼枝,令游人叹为观止。
C.从年底开始的电影贺岁档硝烟未尽,春季档已经战云密布,数部好莱坞大片将飘洋过海接踵而至,冷暖杂糅,光彩夺目。
D.古代传说有一个“罗刹国”,里面住着一群罗刹女,长得妖艳无比,路过的商人无不被她们的美貌所魅惑,日久天长就会形容枯蒿,为其所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用比较排除法。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A“警钟常鸣”应为“警钟长鸣”;C“飘洋过海”应为“漂洋过海”;D“形容枯蒿”应为“形容枯槁”。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改错题  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写在横线上。
①摇拽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②寄与感动的热泪? ?


参考答案:①曳
②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
(1)有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44.
(1)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