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武幕府,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小题1:从内容上看,诗歌是怎样表现“独宿”的特点的?(4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两联写“独宿”之景,后两联直抒“独宿”之情。
首联写独宿的环境,通过对“清秋”“井梧”“蜡炬”等景物的勾画,渲染了凄清寒冷的氛围。颔联写“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角声悲凉,月色无限美好,但无人共赏,独宿不寐,表现了诗人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颈联和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独宿”时对国事的担忧和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之情,并表明自己不愿在幕府中暂且得安的漂泊苦闷之感。
小题1:1、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对“清秋”“井梧”“蜡炬”等景物的勾画,烘托出诗人心境的抑郁悲凉,表现出诗人对国事充满忧虑、对漂泊生活深感苦闷的感情。
2、反衬。颔联以月色的无限美好反衬诗人独宿幕府时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3、用典。尾联化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句。表明自己目前是勉强求得暂时安居的现状。(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独宿”是全诗的灵魂之所在,前两联写“独宿”之景,后两联直抒“独宿”之情,能做到逐联分析则可得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此诗运用了借景抒情、反衬、用典的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这首诗的首联除了“今”与“昔”对比以外,还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开”二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其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还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2)颈联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集中地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小题1】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色及其效果。(3分)
【小题2】诗中无论是人是物都满怀“春”的憧憬,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4分)
【小题3】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视听结合。(1分)作者通过斑鸠的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把春意描写得很浓。(2分)(答动静结合亦可)
【小题2】农民修整桑枝;(1分)察看泉水通路;(1分)燕归旧梁;(1分)主人看新历。(1分)
【小题3】作者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无缘享受春光,(1分)因而惋惜、惆怅,(1分)表达对“远客”的同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鸣”“白”很明显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视觉与听觉结合的手法,由“春”可体会出春意浓浓。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解答此题,可在感知句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来分析,“伐”“觇”表现出了农民休整农事来迎接春意的情形;“归燕”“旧人”的行为也表现出了对春的憧憬。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此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评价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分析,“远客”是指漂泊在外的游子,“惆怅”是作者的愁思,即对游子在外漂泊无缘赏析春景的同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鸩鸾竞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1)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2)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3)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根据前后句子按原文默写。
(1) ? ,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惨象, ;流言,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 ?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参考答案:(1)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 (2)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
(3)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4)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5)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本题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竞”“尤”“丘”“察”“志”“至”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