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从2001年开播时的默默无闻,历经八年变成了全中国最火爆的电视讲坛节目。主讲人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孔庆东之于鲁迅作品,于丹之于《论语》等等,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或者一段历史。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产生了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同时主讲者们也据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于是“《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等新闻屡见报端。
在大众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面对这个迅速崛起的热点,社会舆论纷争不已。部分媒体高度颂扬主讲者为“国学的启蒙者”。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主讲者不过是“文化奶妈”,这种热点不过是:“奶妈”们吃了一点“文化之草”,再挤出点“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罢了。?(选自《南方日报》2009年5月,有修改)
你认为这些主讲人是“国 学启蒙者”还是“文化奶妈”呢?阅读材料后,请你写一则150字左右的短评。
参考答案:
例文:
第一种类型:认为“主讲者是‘国学启蒙者’”。
尽管主讲人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社会提供学术典范,但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讲学方式,架起了古典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传达出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长期与古典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古代经典的字意。这些主讲人将枯燥无味的古典文化通俗化,使听众对所讲授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产生兴趣,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引导大众步入古典历史文化知识的殿堂,从而达到了启蒙之效。
正是这批文化启蒙者,引导大众关注国学,重新形成了“国学热”,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播起着积极作用。
第二种类型:认为主讲者是‘文化奶妈’”。
这些主讲者并非都是从事所主讲内容研究的专家,对于所讲解的古代文化经典的种种解释,大多属于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都是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常常表现出肤浅化、庸俗化、家常化的倾向,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有的主讲者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等等。表明他们承担的也就是“奶妈”的任务,将读者引进大门,至于讲解的内容是否精准,则不是自己的责任,所以,实际上容易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
受众深受社会的急功近利之风的影响,缺乏耐心,渴求速成,这些加工过的“奶汁”,使他们形成较重的阅读依赖心理,这将使名著逐步远离人们。
对于中国大众而言,传播经典文化,不能仅仅追求浅近通俗,更需要追求讲授正确,观点公正,具有良好的治学素养。因此这些主讲者的确只能属于“文化奶妈”之列。
第三种回答:兼顾两种回答,以一种为主,辩证分析利弊。答案略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的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________ 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①在雪的下面,已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②严冬刚过,残雪犹存。
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A.④③②①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残雪→雪下→春意更浓→春满人间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告诫 披肝沥胆 徇私舞敝 莫逆之交
B.渎职 文过饰非 责无旁贷 招然若揭
C.忖度 荒诞不经 牵强附会 栉风沐雨
D.荼毒 满目疮痍 沤心沥血 轻歌慢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自诩(xǔ)蹩进 (bié)弄堂(nòng)呱呱坠地 (guā)
B.神祇(qí)伉俪(kàng )嫉忌(jí )抢呼欲绝(qiāng)
C.被褥(rù)攫住(jué)漂白(piào)徇私枉法(xún)
D.挑剔(tì)韶光(sháo)溘然kè果实累累(lěi)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弄堂”为“lòng”“呱”“ɡū”;C项“漂白”为“piǎo”“徇私”为“xùn”;D项“挑剔”tī“累累” 为“léi”。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科举时代,流行着下面一副对联,其中的“二月杏花八月桂”指的是什么?整副对联说的是什么意思?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整副对联的意思是说:只有发扬“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精神,才能换得“二月杏花八月桂”(即一举成名)的殊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