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31 21:19: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签署 发贴子 雍容华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贯例哈蜜瓜 额手称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延袭震慑力 眼花瞭乱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宣泄扫描仪 不容置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贴—帖B贯—惯 蜜—密C延—沿 瞭—缭)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内蒙古赤峰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建立完备的水污染处理预案,以______突发城市饮用水污染事件。
②洪都拉斯临时政府发表声明宣布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为“军事禁区”,政府将不对所有_____在该地区的外国媒体的安全承担任何责任。
③各国文化以分流和相互联合的方式共存,在全球化趋势下本土文化不会消亡,_______可能衍生出新质文化。
A.应对 停留 反而?
B.应付 滞留 而且
C.应对 滞留 反而?
D.应付 停留 而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补充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7分;任选4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4)谈笑间,??。
(5)人间如梦,??。
(6)使天下之人,??,独夫之心,??。


参考答案:(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4)樯橹灰飞烟灭
(5)一樽还酹江月
(6)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


本题解析:此类型的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多识记古典诗词及文言名篇, 还应注意“名句”的具体意境应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几个大苇坑)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    之势。
(2)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     ,有留恋,有惋惜。
(3)      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     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A.浩渺惆怅如果/即使
B.浩渺徘徊因为/虽然
C.渺茫惆怅因为/虽然
D.渺茫徘徊如果/即使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渺茫:因遥远而模糊 清或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计。惆 怅:伤感、失意。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也喻犹疑不决或事物在某节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第③句中,两处分别应填表示一般性假设的“如果”和表示让步、假设的“即使”。)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B.流感肆虐之时,我国传统中药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临床常用的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连翘配制而成的。
C.如今,“中国”已经不仅是一个显示希望和活力的名词,而且是一个国家的称谓。
D.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改革的方向,应从统一性走向多样性,从招考合一走向分离,逐步建立起以统考为主、多元评价和分类招生相结合的多元招生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