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常见题型》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7-31 21:22: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作文(60分)
一天,英国首相乔治和朋友在院中散步,他们经过每一道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有必要吗?”朋友纳闷地问。乔治微笑着说:“哦,当然有必要,我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当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了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令人沮丧的失败,然后又可以去重新开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⑴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⑵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俗话说,“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其实,同学、朋友之间,班级、学校、单位以至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请以“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定;③立意自定;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命题作文
【模拟文题】
以“人生如树”为题,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等级作文1】
人生如树
一棵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沐阳光、经风雨、历严寒;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勤奋刻苦,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所以,从生命的过程和价值来看,人生从生命的过程和价值来看,人生如树。
人生如树。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要面对一切。从呱呱落地,到学话走路,再到长大成人,其成长就像树木一样,只要长出幼苗,就要面对风雨,而且这些风风雨雨根本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人和树一样,除了自身的条件外,还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茁壮成长。树要不断地施肥、修剪,人生也要不断地历练方能有所成就。
人生如树。诚然,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充实,有价值,成就一番事业,正像树苗一样,无论你把它栽在哪里,哪怕是在高高的山崖上,它都会努力地向上生长,希望长成栋梁之材。然而不是每棵树苗都能成材。所以,人生有的时候可能并不完美,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失意在所难免。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不需要继续前行,相反更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
人生如树。每当我看到那些挺拔的大树,总会想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的诗句。这些挺拔的大树,曾经是一棵棵的小树苗,默默无闻,却经受着自然界的风风雨雨,最终才成为参天大树。人生亦如树一样,任何平凡的人生都会有风雨,关键就看你如何去面对。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总是勇敢地面对一切艰难困苦,决不逃避现实。那些事业的成功者,也无不有过一番“苦寒”经历。因此,谁如果想坐享其成,等着天上掉馅饼,到头来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人生如树。白杨树是“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是茅盾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里对白杨树的讴歌。他用挺拔的白杨树象征西北广大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其实不仅是白杨树,其它一切的树种又何尝不是普通而又不平凡呢?人生如树,就因为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普通的,而人生之路又总是充满坎坷和荆棘,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又都是不平凡的。
人生如树。愿我们从树身上更多地看清自身,汲取力量和勇气,让我们的人生之树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本文原始得分:90)
【批阅意见】
做这个比喻性题目,需要达到形象展现与理性思考的统一。在这方面,本文把握住了总体的形象特征,从历程、成材、平凡与不平凡的关系等方面,抓住了人与树的几个相似点,说明了“人生如树”的道理。全文语言通达,古今诗文的引用自然得当,各方面的比喻也都贴切,说明作者有较好的形象化说理的写作能力。
稍感不足的是,对“从生命的过程和价值来看,人生如树”这一主题的阐述中有关“价值”的内容还较薄弱,有些层次的意思还有些交叉纠缠,如二、四两段,都重复表述了经历风雨的含意,分段方面就显得不够干净利落。各层次形理相兼,都较得当,但于“理”却只是较一般地点到为止。全文有展开的层面,但议论纵深开掘的力度似有所欠缺。
这是篇好作文,不过评90分稍感勉强,似可降几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倪萍的新作《姥姥语录》中有这样两句话:
①“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②“哪儿的肉皮都好撕开,就是脸皮不好撕。撕一块儿你试试?这一辈子脸上都有块疤。”
要求选择其中一句话,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按2010年北京语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往今来,立志做“一品大员”“一品高官”的比比皆是,而立志要做“一品百姓”的却寥若晨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却做了天下第一人。
  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勉,“想老百姓,做老百姓,学老百姓”,是光彩照人,彪炳史册,比那些一品大员、一品高官都要高大得多的“一品百姓”。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