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二)
2017-07-31 21:26: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有成功心理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近年来,对“经典”影片的“恶搞”和对英雄形象的“颠覆”早就成了网上一“景”。如奋不顾身的具有大无畏气概的黄继光“是摔倒了才堵枪眼的”;为了胜利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牺牲是“因为被炸药包上的两面胶粘住了。这些恶搞和颠覆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争议和警惕,甚至愤怒和批判。
2、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中心近日联合开展的一项有629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① 89.9%的人认为适当的恶搞是可以的,但应该坚守“恶搞”的底线。②网上流传的各种“恶搞”中, 65%让他们难以接受。③多数人认为道德伦理(72.1%)、红色经典(71.4%)、传统文化(65.5%)、他人人格(63.7%)、信仰信念(52.4%)不应该成为恶搞的对象,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
要求:读了上述文字,面对这种在年轻人中间愈来愈流行的做法,你有何感想,请以“坚守与颠覆”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思路设计一:把握坚守底线和颠覆方向
真理、道德准则、民族传统这些代表着真善美的事物,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阻碍真理的谬误、违反道德准则的表现、低劣丑陋的人性是我们必须颠覆的。两者之间应有分明的界限,如果颠覆了我们该坚守的东西,那就等于颠覆了我们安身立命的东西,就等于撤走了逐渐增高的人类之塔。颠覆也好坚守也罢,都应该保护我们的优秀传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应该让我们现在的社会更和谐,应该让我们未来的发展更美好。
思路设计二:颠覆也是一种坚守
在一定的底线上,颠覆也是一种坚守。没有哥白尼对日心说的颠覆,我们就无法认清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没有对神灵控制生老病死观念的颠覆,我们就无法让自己更健康更长寿,没有对千百年来帝命皇权思想的颠覆,我们就无法进入现在这样自由民主的生活。计算机的发明发展,机器人的出现更是颠覆了人们对机器和人的观念,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些颠覆其实都是一种坚守,是对科学对真理的坚守,其底线和目标是人类社会更快更好更和谐地发展。
思路设计三:坚守亦是一种颠覆
从某种程度上,坚守就是一种颠覆。坚守是一种品质,对正义、操守、良心、修养、传统的坚守,便是对媚俗、虚无、叛逆、无厘头等行为的否定和颠覆。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传统的东西在物化政策中式微,精神在奢华纵欲的导向中羸弱,精神文化的严肃性在游离中消褪,文化遗产在经济利益的主导下在肆意开发中凋零,面对浮躁变异,如果我们能够冷静的对真理、良知、正义等予以坚守,那么就是对缪误、错误的否定和批判。
【精品走廊】
英雄岂能恶搞?
众所周知,刘胡兰是家喻户晓的小英雄,一句“怕死不当共产党”更是穿越了时空。那个时候还不明白毛主席题写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到底是何意思,只知道她是为了一种伟大的信念而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那时候每天看见姐姐和那些女孩子在跳橡皮筋的时候边跳边唱:“刘胡兰,十三岁,参加了革命游击队……”,姐姐早已为人母,但是多年前她们唱的歌谣还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里。
今年的1月12日是刘胡兰牺牲六十周年纪念日,一位素以发牢骚而著名的副教授在自己的博客里面对于刘胡兰的牺牲发表了一种“崭新”的观点——是刘胡兰的乡亲杀害了她。看到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的这件事,我疑问顿生,到底事实是怎样的?我上网以“刘胡兰”为关键词搜索了一下,竟然得到了795,000条搜索结果,顺次点开一些看了看,可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我记忆中的英雄已经被“颠覆”的失去了真相。刘胡兰竟然成了蓝眼金发的外国女孩子形象。这些随意的颠覆,不但没有能够坚守让我们的社会发展得更好的底线和目标,反而动摇了价值观未形成的青少年的信念,这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有害的。面对这些,我无语,无语中带着愤怒。
郁达夫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我们的民族历史上涌现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杀身成仁,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但是我们却甘心情愿沦为一个更为可悲的民族,颠覆和恶搞轮番上阵,从秘史秘闻的层出不穷到什么所谓的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是“阻挠中国进入现代文明的历史罪人”……现在又出了个刘胡兰的死因不明。我真的是要拍案而起了,我想质问说这些话的人,有没有仔细研读过历史,有没有拷问过自己的良心;如果发言的人还是以学者、知识分子自居的话,是不是应该反思反思学术的严肃性和独立性。作为社会的精英层,只言片语都能引起关注。而这种违背了事实的说法和做法却极其有损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
英雄,是我们民族和时代引以为豪的榜样,他们以其穿越时空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虽然英雄也来自于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中,他们也会有缺点会有不足,他们不是“高、大、全”的神,我们也没有必要去人为的拔高他们的形象,我们所获得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在于英雄的精神。人在世界上存在的第一要义当然是在于生存之物质基础,但是只有精神财富才能保证人生活的幸福和高尚。刘胡兰的精神就是对于信仰和真理的坚定和忠贞、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革命气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投入,也需要我们始终坚守这种精神并付之于饯行。
中国的腾飞不仅仅要看经济实力也要看精神文化实力,在丰富和多元的文化中应该坚守英雄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主流文化的绝对影响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有这样的民族才是真正从内到外充实而强大的民族。现在出现的这些不和谐音符,我想应该是暂时的,因为正义毕竟是正义,一定将得会到伸张,得到坚守。
点评:
作者满怀愤懑之情,以抨击当前社会某些人对英雄刘胡兰的恶搞为切入点,对当下的种种恶搞行为作了深刻的分析,旁征博引,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对这些社会现象的愤怒与忧虑,呼吁人们应该坚守正确的价值观,时刻警惕年轻人把叛逆、反传统作为自己价值取向的一种错误行为。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
_______________,值得拥有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入一个词语,使题目完整通顺,然后写一篇文章。
②联系现实生活,有真情实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个半命题式作文,我们在写时首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文题有一半是“值得拥有”,那么,前面应该是值得我们拥有的东西。有什么东西是值得我们拥有的呢?情感类如友情,亲情;精神类如坚韧、有毅力、乐观向上、百折不挠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依据。
点评: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或不)宽容、(友善或不)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
你是否想过,我们正处在一个时刻变化着的世界中?
政治在变,经济在变,文化在变,社会在变,生活在变,情感在变……
有时,变是可恼的;有时,变是可爱的;有时,变是可耻的;有时,变是可敬的……
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支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经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成功从小事做起
游客因为一点小事而没有能租到已经感到满意的房子告诉我们,做好小事是成功的基石,成功要从小事做起。
东汉时有一少年,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去看他见状说:“孺子何不洒扫待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朋友立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位少年从此从小事做起,志在四方的他终于成了杀敌良将——陈蕃。
只有将小事做好,将伟大理想埋在心中,才有可能成功。试想,连居屋之地都懒得扫,谈何一扫天下乎?
再伟大的事业都要从平凡的小事开始。克洛克家境并不富裕,他下课就到一家快餐店打工。起初老师让他擦桌子,可他毫无干劲,当天就溜回家。回家后,他父亲叫他如何擦好桌子,克洛克用心地在快餐店里依次用五条毛巾擦每一张桌子,最终得到老板赏识。之后,努力工作的他继承了这家快餐店,并将它发展成了赫赫有名的麦当劳。
如今,麦当劳已经风靡全球,你可曾想过它是如何打造成功并与肯德基并驾齐驱的呢?你可曾想过克洛克是凭借什么继承并发展它的呢?是啊!他拥有从小事做起的精神,从而缔造了自己的辉煌。正是因为他首先擦亮了桌子,所以他擦亮了自己的坦荡前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小事,才能做好大事。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成名后,对新闻记者表达过成功的原因。他说:“我事无大小,都认真做,我12岁纺过纱,后来当了邮差,我尽量把小事做好,下次便有人把大事交托给我。”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大凡在小事上让人放心的人,在大事上也必将靠得住。只要用心将小事做好,那么做好多个小事就是一件大事。
材料中游客的故事让我想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驾驭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因在地面检查时忽视了一个小数点而使飞船坠毁。能说小事小看吗?如果当初地面检查时重视了这个小数点,会发生飞船坠毁的惨剧吗?
我们不仿把小事当成大事,无论在学习中、行为上、生活里,力求把细节做好,做得极至。大事成功,固然值得自豪;小事做好,却能承载一份责任心!


本题解析:这又是一篇故事类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在近年高考中几乎一统天下。要想写好作文材料,对材料的解读非常重要。首先是读懂材料,读出主旨,挖掘构思立意的角度,选准最佳角度作文。这则材料可谓一波三折,但贴近生活,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构思立意的重点应放材料的结尾部分,即老人拒绝租房后的言行部分。我比较赞成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的观点,这个材料贴近生活,耐人寻味,具有多元化的含义。但我认为要全面审读出来得从材料包含的任务关系入手,本材料可以从老人和游客两方面入手去思考与挖掘。显然,材料是把老人放在正面游客放在反面来写的。从老人的方面可以挖掘出关爱与责任、善良与宽容、尽职与原则、以及生态与环保等立意;从游客的方面则可以通过探讨租房失败的原因获得立意,如成功从小事做起等。
关爱与责任: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更蕴含了消费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念。
善良与宽容: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他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老人宽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他的善良。这个世界上善良的情怀会让人永远记住。
尽职与原则:老人进屋后,首先询问游客:“玻璃杯碎片呢?”当得知游客已把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蕴涵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荷意识。
成功从小事做起:游客的一个小失误,一个小失败导致他不能租到自己称心的房子。我们要取得成功,必须从小事做起。
这个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遵守社会规范,让道理变成人格,让规范变成尊严。它启示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充满关爱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守责任的人!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