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A.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让他进去 C.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胜:超过 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披:分开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⑴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暗示项王。⑵冰是水凝成的,但是比水更冷。⑶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本题解析:
小题1:B项“河北”,古今,黄河以北;今义省名。C项“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D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异乎寻常的。
小题2:C项“胜”应解释为“尽”。
小题3: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感叹句。
小题4:⑴句“目”,名词用作动词,“未之者三”的语序;⑵句“为”,动词,凝成,“寒于水”介宾结构后置。⑶“先乎吾”,介宾结构后置;“从而”,古今异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成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孔奋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弥:满。
B.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感:感谢。
C.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见:被。
D.为政明断,甄善疾非甄:表彰。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奋“力行清洁”的一组是(3分)
①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②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③唯奋无资,单车就路?④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⑤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⑥上病去官,守约乡间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奋年少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称赏敬服;他与老母幼弟到河西躲避,王莽之乱,受河西将军窦融邀请代理议曹掾,担任姑臧长;建武八年被赐爵为关内侯。
B.孔奋侍奉母亲孝顺谨慎,在艰苦的生活中努力给母亲最好的食物。当时天下未平,士大夫多不重操守,孔奋却力行清洁,坚持树立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
C.孔奋为姑臧长时,因清正廉洁,仁义贤明,而深受当地吏民和少数民族的爱戴感激;他做武都郡丞时,率领督促当地氐人大豪齐钟留等,拦截抄袭,里应外合,终于擒获消灭了叛贼隗茂等人。
D.孔奋在武都为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受他影响,无不注重修行操守。他为政明断,亲美德,仇秽行,郡中称赞他清廉公正。后来为了给弟弟孔奇让出官位,他就称病辞官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5分)
(2)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
(1)太守梁统很是敬重优待他,不按照官属的礼节对待他(不用官属的形式礼待他),常到大门口迎接,邀请他进入内室拜见自己的母亲。(考点:相,他;礼:礼待、对待;迎于大门,介宾后置;引,延请,邀请;文意顺通)
(2)贼人窘迫惶恐,被逼急了,于是推着孔奋的妻子儿女(把他们来)放置到阵前,希望以此来抵挡,使孔奋退兵,而孔奋却攻击的更加急迫。(考点:逼急,被动句;妻子,古今异义;当,阻挡;退却,省略兼使动用法;文意顺通)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感:被……感动。
小题2:⑤表现他不惧威胁,忠正刚毅。⑥表现他信守承诺。其它四句均符合题干要求。
小题3:D“为了给弟孔奇让出官位”错。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译文: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年轻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刘歆称赞他,对学生说:“我已从孔君鱼那里学到了大道。”
遭王莽之乱,孔奋与老母亲和幼弟到河西地区躲避兵祸。建武五年,河西将军窦融邀请孔奋作自己官署的议曹掾,担任姑臧长官。八年,赐爵位为关内侯。当时天下纷扰混乱,唯有河西地区较安定,姑臧被人们称为富县。这里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每一任县官,没有几个月便都富裕起来。孔奋任职四年,财产一点没有增加,亲自带着妻子儿女一同以普通饭菜为食。当时全国仍未安定,士大夫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奋却尽力实行清正廉洁,因此被众人所笑,有的人说他身处富庶地区,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只是徒然自讨苦吃。孔奋注重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太守梁统很是敬重优待他,不按照官属的礼节对待他(不用官属的形式礼待他),常到大门口迎接,邀请他进入内室拜见自己的母亲。
陇西和蜀地被平定后,河西地区的太守、县令都被征召入京,官员的财物连车满载,塞满了山川。只有孔奋没有资财,乘一辆空车上路。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都说孔君清廉,仁义贤明,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他如今离去,我们为什么不报答他的恩德!”于是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送给孔奋。孔奋只是拜谢而已,一点都不接受。孔奋抵达京城后,被任命为武都郡丞。
当时陇西残余的贼人隗茂等人在深夜攻击官府,残杀了郡太守。贼人害怕孔奋穷追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儿女,企图用他们做人质。孔奋当时年已五十,只有一个儿子,但他始终没有顾及,仍尽力征讨。官员、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没有不加倍努力与贼人作战的。郡中居住着许多氏人,熟悉山川道路,大首领齐钟留,深为氏人信赖。孔奋便率领督励齐钟留等人,命他们在要道阻击抄掠贼兵,与官军互相呼应,里应外合,贼人窘迫惶恐,被逼急了,于是推着孔奋的妻子儿女(把他们)放置到阵前,希望以此来抵挡,使孔奋退兵,而孔奋却攻击的更加急迫,终于擒获消灭了隗茂等人,但他的妻子和子女却被贼人所杀。光武帝因此而下诏褒扬赞美他,任命他为武都太守。
孔奋在作府丞的时候,就已经被大家敬重,等到他被任命为太守后,全郡的人没有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向他学习的)。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嫉恶扬善。见到人有美德,爱之如同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像对待仇人一样,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弟弟孔奇,到洛阳求学。孔奋认为孔奇精通经经史应当出来做官,上奏称病辞官,在乡间遵守乡约,病死在家中。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B.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C.往往有得——得:心得,体会
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观:观察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粗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有泉侧出
B.亦不能至也
C.火尚足以明也
D.常在于险远
4.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简介华山前洞与后洞概况,详述游历后洞的情景。
B.选文第二段抒发了作者未能穷究后洞奇险景象的感想和体会。
C.作者认为,只要具备了“志”或“力”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D.“于是余有叹焉”一句结构上承上启下,因事议理,过渡自然。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B
4.C
5.(1)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但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 (2)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科加试题)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问题。
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虽有摹拟,不可得而寻其迹也。其他虽工于学古而迹不能忘,扬子云、柳子厚于斯盖尤甚焉,以其形貌之过于似古人也。选自姚鼐《古文辞类纂·序》
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6处)。
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属于清代哪一个文学流派?该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还有谁?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这段文字概括姚鼐的关于学习古人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
2.桐城派 方苞或刘大櫆、戴名世等。
3.学古之道,重在因形求神,得神而忘其形。或者:经过先掌握形式,后掌握精神,最高的境界则是得神而忘形,游刃有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