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31 21:34: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就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于他一人之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共同合作。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又如《碧鸡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像这样歌谱与歌词分出于二人之手的在宋词中不在少数。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词序说:“石湖(范成大的号)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又如《明月逐人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说:“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
  但是也有先作了词然后再配以乐谱的。如姜夔《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他的自度曲可能好些是先作词后谱曲的。又如《鱼游春水》一词,《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复斋漫录》:“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填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不过这种先有词后作谱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按谱填词,往往会为了迁就曲谱,在文字语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声调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圆满地表达出来。所以《碧鸡漫志》卷一说:“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先作词后配谱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达。但是这必须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词适宜于配上谐美的歌谱。
  杨缵《作词五要》说:“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词者能依句者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奚取焉?”张炎《词源》卷下也感叹道:“今词人才说音律,便以为难,所以望望然而去之。”因为宋代词人并不都是通晓音律的,能够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的并不多。一般词人作词,本来并不要求合乐歌唱,所以往往不协律腔。他们大都只是选取前人的作品为范例,依其字句声韵填之。他们把词诗律化了,只按照词的诗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来填词,这已不是原来按谱填词的意义了。(摘自中华书局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一般是先有乐谱再填作歌词,不过也有先作了歌词再配上乐谱的情况。
B.更多的词人因为音乐知识匮乏,只能根据现成的乐谱填词,或找能作谱的人合作,自己填词。
C.能够独自作谱作词的作者并不多,因为既要求作者通晓音乐,能独自创调制谱,还要会填词。
D.按谱填词,因在语言上受句法声调的限制,不如先词后谱更便于如意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柳永与教坊乐工的合作,一词一谱,相得益彰,使其作品盛传于世,这也是柳永名声大噪的缘由之一。
B.周邦彦与江南某氏有瓜葛,使他常常能近水楼台先得月,频频为新谱作新词,因而词集中新调新谱更多。
C.范成大自创新曲《玉梅令》,但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只好请姜夔出手相助,为其新谱填词。
D.吴曾所记《明月逐人来》由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也是宋词中歌谱与歌词分别出于二人之手的范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词人同时又能作曲,或者能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就可以先作词,再配上谐美的歌谱,从而创造出传世经典。
B.填词讲究歌韵合协,即曲谱与文字语句协调,但真正能做到乐句与词句合拍的少,能依谱用字的更是少之又少。
C.好多词人谈及音律望而却步。若不能通晓音律,文学功底再好,要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也是难于登天的事。
D.一般词人作词,并不要求合乐歌唱,往往不协律腔,仅依前人作品的字句声韵仿作,事实上已经把词诗律化了。


参考答案:1.B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日前,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安慰剂与反安慰剂效应确可对大脑的某一特定区?域产生作用,并对最终疗效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所谓“转化医学”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个术语,它指把医学基础科学和临床医学相联系的方法。基于生物学的医学基础科学日新月异,但这些成果到底和实际治疗有什么关系呢?如何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成患者的福祉呢?这正是转化医学这门边缘科学研究的对象,它涉及生物科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门学科,安慰剂这个话题正是它研究的绝好对象。
早在几百年前,人们就意识到安慰剂和反安慰剂的强大作用:当患者不知情并相信安慰剂的作用时,安慰剂效应能为患者带来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疗效;反安慰剂的作用恰恰相反,当病人对治疗或药物持怀疑态度时,即便他们服用了真正的药物,也会使这种药物失效甚至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但一直以来,对其生理和心理机制却不甚明了。
为了破解这一谜题,来自英国和德国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核磁共振成像的方式对22位?志愿者进行了实验。实验中使用了一种名为雷米芬太尼的阿片类止痛药,该药物止痛效果好、作用时间短、可静脉注射。
实验中,志愿者的头部被置入核磁共振扫描仪当中,并在腿部连接一种能引发疼痛的?刺激装置。他们会在输液给药的同时对其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做l一100以内的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对志愿者的疼痛刺激强度保持恒定不变,但只在第二阶段才开始给药。
给药的这一过程又分为三个阶段。起初,研究人员会在志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他们?输入药物,因此这时志愿者对缓解疼痛应不会有任何预期。结果发现,志愿者们对疼痛感受的平均评分从未给药时的66下降到了55。而后,在继续给药并保持剂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人员才开始告诉志愿者被输入止痛药物。此时志愿者们的疼痛程度下降到了39。接着,?研究人员开始告诉志愿者已经停止给药,并警告这可能会使疼痛感增强。而实际上药物的?剂量仍然没有变化。但志愿者对疼痛的评分却增加到了64,这几乎相当于第一阶段时没有?给药时他们的感受。
负责该研究的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艾琳·特雷西称,大脑成像显示患者确实是通过?类似干预期的这种机制打开或关闭了大脑中的某个开关,并通过这个开关对实际疗效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效果。这项研究表明,对大脑中某些区域内神经活动的检测,或可排除安慰剂?与反安慰剂效应,客观地衡量出药物的真实效果。
特雷西说:“目前在对新药进行临床实验时往往会采用安慰剂作为对照组,来测试药物?的作用能否超过安慰剂的作用。我们应该控制人们的预期对药物临床实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如若不能,最起码应该尽可能地减少任何来自患者的消极预期,以确保药物的真实疗?效不被掩盖。”? (《科技日报》2011年2月22日)
小题1:下面说法符合“反安慰剂效应”的一项是
A.病人如果预期自己的疼痛会加剧,那么即使使用了强力止痛药也会减弱作用。
B.给健康人注射强力止痛剂,又告诉他们停止给药,药物就不会产生消极预期。
C.注入了止痛剂,带来痛感的刺激并没有加强,但受试者仍会感到强烈的疼痛。
D.医生可通过对大脑中某些区域内神经活动的控制,从而减少患者的消极预期。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安慰剂会给人以积极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反安慰剂效应给人以消极影响。
B.层出不穷的医学新成果,到底有多少实际疗效,是转化医学的研究对象。
C.医学基础是生物学,但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门学科也有关系。
D.所谓核磁共振成像方式实验,就是对志愿者的头部和腿部进行扫描检测。
小题3:美国一名女教师上课后突然闻到一股汽油的味道,并很快出现了头疼、头晕、恶心等症状,紧接着她班级里的几名学生也出现了类似症状,并迅速蔓延到整个学校。警方迅速?将校园查封,并请来有关专家对校园的空气、水和物体表面进行了采样,但化验结果均为阴性,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物质。请结合本文的基本观点,对这一现象作简单评述。


参考答案:小题1:(3分)A(B,“药物不会产生消极预期”错;C,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告知受试者”;D,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要注意原文的“检测”和“或”字)
小题1:(3分)D(“头部和腿部进行扫描检测”错,正确应该是头部,腿部只是安装刺激装置)
小题1:(3分)人的心理作用会对身体机能产生显著的影响(1分)。材料中人物出现的状况,都属于心理的消极影响,属于反安慰剂效应(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当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如果说信息得不到应有的保密,那么政府、公司和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将陷入混乱,这个社会将变得不可收拾。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物理学家尼古拉斯·吉林领导的一家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商用价值的量子密码系统。量子密码系统技术依赖于量子物理学理论,即对一个量子系统的任何观察必然会改变该量子系统。该系统的原形机包括一个随机数发生器和能够发射和检测构成量子信号的单个光子的设备,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绝对安全。
常规的密码系统为了保证信息安全,都在集中开发功能强大的数码锁,但是,如果某人偷到数码锁的密钥,那么即便是最强大的数码锁也无济于事。应用量子密码系统就能保证这把密码锁的密钥,在该技术中,密钥是以光子的形式传递的,光子偏振方向的变化是随机的。因为任何试图分析该信号的行为都会改变偏振方向,所以发送者和接收者通过对光子偏振性的比较就能发现是否有人试图窃取该密钥。如果密钥光子的偏振方向有变,发送方再次发送新的密钥,直到接收方收到一个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的密钥为止,这样就能保证密码锁的安全可靠。
现在,量子密码系统仍然是超前的,通常用于商业的是非量子密码系统,如公共密钥系统。公共密钥系统的安全性在于当今的计算机速度还不够快,因而不能破解它的密码。今后,随着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这种系统将毫无用处。
对于所面临的挑战,吉森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准备。其中之一是量子密码系统中光子的长距离传输只能通过一次光脉冲在空气中或光纤中完成,而无法进行放大,因为任何放大作用将破坏量子编码信息。经过大量的试验,吉森小组在传输距离上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他们已经将一把量子“钥匙”通过光纤从日内瓦传输到洛桑,距离超过67千米。
7.对于“量子密码系统”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密码系统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绝对安全,具有较高的商用价值。
B.量子密码系统技术的理论基础是量子物理学理论。
C.量子密码系统对任何一个量子的观察都会使该量子系统发生变化。
D.量子密码系统的原形机由一个随机数发生器和能够发射和检测构成量子信号的单个光子设备构成。
8.量子密码系统与常规密码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有强大的密码锁? B.是否有公共密钥系统
C.是否能够破解密钥密码 D.是滞以光子的形式传送密钥
9.最后一段中提到的“面临的挑战”指的是
A.计算机运算速度不够迅速。 B.如何保护密钥的问题。
C.如何保护量了密码系统的问题。 D.量子密码系统中光子的长距离传输问题。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密码系统一旦投放市场,“黑客”将对“量子密码锁”无可奈何。
B.应用了量子密码系统的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人将不再需要设定密码。
C.公共密钥系统安全性不够,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有人找到破解的方法。
D.随着量子密码系统投放市场,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的保密性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参考答案:CDDB


本题解析:7.C(从第一段“量子密码系统技术依赖于量子物理学理论,即对一个量子系统的任何观察必然会改变该量子系统”中可以看出)
8.D(从第二段“应用量子密码系统……是随机的”中可以看出)
9.D(由最后一段中“其中之一是量子密码系统光子的长距离传输只能通过一次光脉冲在空气中或光纤中完成”可以看出)
10.B(“不再设定密码”不当)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一)现代舞蹈创始人格雷厄姆逝世
(美联社纽约1991年4月1日电) 现代舞蹈的创始人之一——马莎·格雷厄姆今天在她的曼哈顿的家里去世,享年96岁。
格雷厄姆女士在21岁时开始跳舞,直到76岁才结束她的表演生涯。舞蹈界人士认为,她为20世纪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的学生们虽然凭着他们的天才在舞蹈界获得了一席之地,但就对美国摆脱19世纪古典主义桎梏的独特艺术形式所作的贡献而言,没有哪一个能超过她。她的早期作品被比作毕加索的绘画和斯特拉温斯基的音乐。她的后期作品使她赢得了芭蕾舞蹈动作设计家的声誉。
格雷厄姆女士体态娇小,她那弯如新月的眉毛以及紧束的发髻,都使她的外表赋予了她所扮演的舞台形象以很强的艺术效果。她的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肉欲、贪婪、嫉妒、欢乐和爱恋之情。她的表演扣人心弦,入木三分。她的舞蹈吸收了多方面的素材,比如希腊神话、美洲的开拓者,其中还包括了对她自己的清教徒传统的叛逆因素。
在科学和技术主宰的时代里,格雷厄姆女士的处女、女神和疯女人光着脚随着极不和谐的配乐,在几乎没有装饰的舞台上疯狂地旋转,她所释放出来的那种原始的激情,震动了观众,使他们如醉如痴。 ?
格雷厄姆女士曾经说过,"每一个舞蹈就是一种热度表,一幅情感图。舞蹈用来表达思想的仪器,也就是人类生命赖以存在的那个仪器,即人体。"
格雷厄姆女士1894年5月11日出生于匹兹堡。她的父亲是一名来自苏格兰的医生。当她年轻的时候,她的父亲就把家搬到了加利福尼亚的圣巴巴拉市。
小时候,她就观看过鲁思·圣丹尼斯的舞蹈表演,并为之神魂颠倒。在她父亲1916年去世后,她进入洛杉矶的丹尼肖恩舞蹈学校。她喜欢采取倾斜的动作和姿态,用弯曲的脚而不是用足尖点地的方式控制起落和跳跃的力量,再配以有节率的呼吸方式表现前人所未表现的人类激情。
(二)法国著名连环画画家韦尔泰逝世
(法新社圣马洛1991年4月27日电) 法国连环画主人公"斯皮鲁"的创作者罗贝尔·韦尔泰4月26日夜里在法国圣马洛去世,终年82岁。曾参与"斯皮鲁"连环画创作达12年之久的画家让--克洛德·富尼埃对法新社记者说,韦尔泰是"一位风趣的先生",尽管"被大众遗忘,但毫无痛苦"。 ?
富尼埃说:"斯皮鲁是国际连环画最著名的主人公之一。但是他的创作者却没有得到任何版权。"他说,"这位前辈身材矮小,总是满面笑容,谈锋颇健。"
罗贝尔·韦尔泰1938年应比利时出版商让·迪基的要求创作出斯皮鲁。他当时化名罗贝-韦尔,已经是连环画界的著名人物。他年轻时曾在大西洋航运公司客轮上当客轮侍者,"斯皮鲁"就是他根据自己的这段经历创作的。"斯皮鲁"是身着红色制服的侍者,头发蓬乱,一张鲁莽无礼的面孔。"斯皮鲁"成为一家报纸的中心人物,该报名称就是《斯皮鲁》。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韦尔泰被迫放弃了连环画的创作。但是"斯皮鲁"在其他作者笔下继续生存。 韦尔泰被人遗忘,默默无闻地生活,但他并不感到痛苦。1988年11月,在"斯皮鲁"诞生50周年之际,韦尔谦虚地说:""斯皮鲁"有7个叔叔,我只不过是他的祖父。"他说:"我把他创作出来之后,肯定是画斯皮鲁最少的人。有时,我甚至认不出他了。"
富尼埃说,战后,"韦尔泰为几家报纸画漫画,迫于生计画一些明信片插图和饼干广告。"他说:"我们通过一些连环画收藏家找到了他的下落"。几年前,他到圣马洛隐居,仍然热衷于连环画,成为连环画博览会名誉主席。
小题1:两篇讣闻都引用了主人公或其他人的原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从两篇中任选一处分析。(4分)
小题2:简要概括格雷厄姆在现代舞蹈的地位及其舞蹈特点。(5分)
小题3:试结合以上两则讣闻概括西方讣闻这一文体在写作时应该包括什么内容以及写作风格特征。(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一)格雷厄姆 文中引用了格雷厄姆的原话直接展示了传主对现代舞蹈的认识和热爱;(2分)丰富传主形象(对人物了解更升入),丰富作品内容,增强可读性。(2分)
(二)韦尔泰 文中引用了韦尔泰的原话展示了传主谦虚、淡泊名利的品格,引用他人的话同样是表现传主怡然自得、淡泊名利的品格;(2分)能够全面了解传主的精神,使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2分)
小题2:(1)地位:现代舞蹈的创始人之一;(2)使美国舞蹈摆脱了19世纪古典主义桎梏而创作了独特的艺术形式。(3)舞蹈特点:外表有很强的舞台艺术效果;吸收多方面素材;通过特殊的动作来表现人类激情。(每点1分。原文照抄不给分。)
小题3:(1)应包括的内容:报道死亡的消息,通过事实展示其丰富的人生,对其一生作出评价。(答出两点给1分,三点给2分。)(2)写作特色:语言清新活泼;如《格雷厄姆》写得很优美,语言富有表现力,对格雷厄姆舞蹈作品写的很有激情;形式灵活多变,采用说故事的方式来报道,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情感基调并不刻意追求哀伤,把严肃的主题写得很有美感和可读性。(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2分,三点给4分.如学生能答出“能展示人物独特的个性””文章常常充满了人情味,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温情”也算对。)


本题解析:
小题1:该题回答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从两篇中任选一处分析。“讣闻”文体作为新闻的一种,主要表现在它的真实性。作者正是通过大量引用主人公或其他人的原话来实现此点的,其作用是读者通过人物的言语能够发现其爱好、品格、精神等,能够真实全面了解人物形象,丰富内容,真实可信。报道多次使用引语;既公正客观,又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小题2:本题考查了从第1篇讣闻中就舞蹈“地位”和“特点”两个方面筛选信息。其采分点分布较分散,主要在第1、3、4、7段,考生应结合要求分别去提炼、概括、整合。注意不要照抄原文。
小题3:作为一种新闻文体,讣闻是由记者采写的、发表在报纸上的、关于某人死亡的报道。讣闻不仅报丧,还对死者的生平和社会贡献进行总结和评述。在西方媒体中,讣闻是个非常重要而常见的新闻品种,因而受到足够的重视。本题考查了讣闻的内容要求和写作特征。注意它与中国讣告的内容有相似点,但从两篇西方讣闻看出,其语言表述不哀伤却活泼,形式不死板却灵活,情感基调不低沉严肃,语言有美感。故事性、可读性强。可见中西方讣闻差别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俄罗斯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工程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发现,可以把一般的伤风感冒变成治疗癌症的强大“生物武器”。
众所周知,腺病毒能引起最常见的传染病、急性呼吸道疾病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使咽喉疼痛和红肿,流鼻涕、流泪、发烧。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它还能杀死癌细胞。这是美国、德国、英国和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他们还认为,一些长期重感冒病人的癌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痊愈正是腺病毒的这一特殊性能所致。也就是说,腺病毒有时还可能是人类的朋友。
这是因为腺病毒的结构特殊,即细胞一般发现不了它们,所以能让腺病毒轻易钻入。但在此过程中,“伤风感冒”会不分青红皂白既杀死癌细胞,也杀死健康细胞。现在问题就出来了:为了杀死或者照医生说的从里面“炸毁”癌细胞,就得有大量的病毒,可病毒过多又会使身体在癌症治愈前垮掉。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比如说,英国就在想办法除去能使腺病毒隐身起来的基因,使健康细胞能发现并杀死它们,癌细胞却做不到,结果腺病毒在肿瘤内大量繁殖,使其“伤风感冒”,最终将其杀死。英国玛丽娅女王癌病研究中心的专家们用这种方法治愈了几只老鼠,打算今后在人身上做试验。
在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已经开始对感冒病毒进行根本性的改造,除掉里面容许进入所有细胞的基因,其实质就是没收能打开任何一扇大门的“万能钥匙”,就只留下能进入癌细胞的钥匙。此外,还得对病毒补充武装,供给它们能产生所谓坏死效果的脱氧核糖核酸,这是一种能致肿瘤于死命的物质。这样的病毒便能成为带有钥匙和手榴弹的真正杀手。
美国已经开始对“雇佣”腺病毒“杀手”进行初步临床试验,在它们的帮助下,9名肿瘤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转,他们中有6例肿瘤不再增大。
(选自《百科知识》06年11期)
小题1:对于腺病毒的认识和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腺病毒实际上就是一种感冒病毒。
B.腺病毒能引发感冒,能杀死癌细胞,这两者都是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得出的新结论。
C.人类的好朋友有时也可能包括腺病毒,这从美、德等国家研究人员的观点中可以得到证实。
D.腺病毒之所以能进入癌细胞,是与它独特的结构分不开的。
小题2:下列关于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如何利用腺病毒治愈癌症的对策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英国的对策是除去能使腺病毒隐身起来的基因,使感冒病毒在肿瘤内大量繁殖,最终杀死癌细胞,保全健康细胞
B.俄罗斯则已经开始对感冒病毒进行根本性的改造,使其只携带进入癌细胞的钥匙。
C.俄罗斯除了对病毒进行根本性改造外,还供给它们能产生所谓坏死效果的脱氧核糖核酸,这样的病毒便能进入并杀死癌细胞。
D.美国已经把利用“雇佣”腺病毒“杀手”对付癌症的方法投入临床试验,并成功治愈几例肿瘤患者。
小题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长期重感冒病人的癌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痊愈,正是腺病毒既能引起一些最常见的传染病等疾病,又能杀死癌细胞这一特殊性能所致。
B.为了杀死癌细胞,就得有大量的腺病毒,可病毒又会使身体在癌症治愈前垮掉,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C.英国,俄罗斯的研究方法都是除去腺病毒中的一些基因,改变其结构,以达到利用腺病毒成功治愈癌症的目的。
D.利用伤风病毒的治疗癌症的成绩在当前国际上表现为:英国已治愈了几只老鼠,美国则在人身上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其他国家仍处在理论研究阶段。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B(“腺病毒能引发感冒”非“新结论”)?
小题2:D(“并成功治愈几例肿瘤患者”不当。)
小题3:C(A“特殊性能”不包括“腺病毒能引起一些传染病等疾病”;B原文是“病毒过多”;D“其他国家仍处在理论研究阶段”属无中生有。)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