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31 21:37: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意对即可)
2.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小题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你感受最深一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同意。“放入”一词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展现了大江奔腾而来的壮美雄姿,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
小题1:虚实结合(想象联想亦可)。前两句实写山峰的云气,山谷的松声,虚写千峰、万壑: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描绘出奇险变幻的景象,激发读者的想象。
夸张的修辞手法,“千峰”似在枕前,耳边竟有“万壑”哀鸣,浪涛如银山般壮观,江河拍天,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造语夸张,极富画面感,写出了大自然的阔大壮美,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
融情于景。云气缭绕,松涛阵阵,长江奔涌澎湃,这些景物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恢弘,诗人豪迈奔放的胸襟和情感融入其中,诗中有画,景中有情,富于感染力。
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上至群山万壑,下至千里大江,近有云气松声,远有长江奔涌,展现了辽阔渺远壮丽迷人的江南夜色,透露出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画面立体生动,引人入胜。(手法判定2分,分析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译文:
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 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歌。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 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鉴赏:
甘露寺居山临江,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是镇江的一大名胜。诗人不写甘露寺的白日美景,而用工细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色图,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第一句从所感之气着墨。诗人来到幽僻的古寺,夜深天凉,山间的雾气袭进屋来,遮掩了层峦迭嶂。第二句从所闻之声下笔,写山寺下面,深谷纵横,苍松郁郁;晚风吹来,松涛阵阵,如哀如怨,如泣如诉。“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从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这两句写近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写远景。诗人掉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巨浪,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银山”从色、形、质等多方面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则状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惶惶不安。“开窗放入大江来”,从横向展现了长江挟风劫雷奔腾而来的雄姿壮采。“放入”可说是再平常不过的词了,“开窗”不是看到大江,而是“放入大江”,当诗人把它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时,就产生了不平常的效应,化死景为活景,变平淡为神奇,使人眼界一新。同时又塑造了一个气魄非凡、伟力无穷的“开闸引流”的巨人形象。最后一句振起全诗,豪迈而奔放,是传神之笔。把长江的洪波巨浪写得如此壮美,如此撼人心魄,在古今诗词中是并不多见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默写(10分,每空1分)
小题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题2: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
小题3:韩愈对老师职能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白露横江,___________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_________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
小题6: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参考答案:
小题1:鱼翔浅底?
小题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4: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然
小题5:渺渺兮予怀?
小题6: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7:哀吾生之须臾
小题8:


本题解析:小题1要注意“翔”的准确记忆;小题2注意“砺”的准确记忆,同时注意不要漏掉虚词“矣”;小题3注意“受”的准确记忆;小题5注意“予”字的准确记忆;小题6注意“嫠”字的写法;小题7注意不要漏掉虚词“也”;小题8注意“臾”字的准确记忆。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两片之间有多处照应,请举出三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2)长忆与别来;钓鱼舟与钓鱼竿;正清秋与水云寒。
(3)言之成理即可。如:a.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b.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小题1: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小题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小题3: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4:____________________,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小题5:孔子非常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参考答案:
小题1: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小题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小题3:穷岛屿之萦回 即冈峦之体势 
小题4:搴汀洲兮杜若 聊逍遥兮容与 
小题5: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冢、瞬、冈、搴、兮、悱,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