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7-31 21:37: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九 日
杜 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竹叶:竹叶青酒。
【小题1】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3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亦可答:对比的手法,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3分)
【小题2】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景物形象和艺术手法。回答景物形象的题目时,应先分析写了哪些景,在概括归纳画面的特点。诗歌的颈联写到了夕阳西下、玄猿啼哭、霜雾下降、大雁归来的景致,画面特点是凄凉、寒冷。此句为写景句,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渲染、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对比等,分析此处,可见最突出的特点应是对比、视听结合、借景抒情和渲染。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首联,表现了诗人抱病登高的浓烈生活情趣。颔联,诗笔顿转,诗人无分饮酒,于是命令菊花从此不必开,表现了诗人困苦生活,身体多病的艰辛。颈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孤寂,思乡怀人。尾联,直抒胸臆,遥怜弟妹,表达自身遭逢战乱的忧伤,寄托了自身的飘零寥落之感。综合起来就是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参考答案: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任对一句即可);“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答对一点3分,答对两点6分,答对三点8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小题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分)
【小题2】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②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随便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③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6分)
【小题2】①炼字。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③拟人。“山衔落日”,用拟人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④借景抒情。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例如,池塘、陂、落日、牧童归去等,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景物营造的氛围,可抓住描写景物的关键词,如满、浸、落日、短笛等,营造出了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氛围。由这种氛围,自然能烘托出诗人悠闲闲适、无忧无虑、热爱乡村风光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诗句及关键词来分析,“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可抓住“满”“浸”从炼字的角度分析;“牧童归去”“短笛”与“草”“池塘”“落日”,采用的是动静结合的手法;“山衔落日”,一个衔字,将山人格化,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诗人对乡村的喜爱之情来看,采用的是借景生情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刘过的《沁园春》,完成下列两题。?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甲,只管传杯。
? 白言:“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须晴去,乙,且此徘徊。
1.甲乙两处所缺文句依次是(?)
? A.皆掉头不顾;访稼轩晚?
? B.皆掉头不顾;访稼轩未晚
? C.皆掉头;访稼轩未晚?
? D.皆掉头;访稼轩晚
2.词中“斗酒彘肩“的典故指的是(?)
? A.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故事?
? B.“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的故事
? C.樊哙闯鸿门宴,项羽赐之“斗酒彘肩”的故事
? D.樊哙闯鸿门宴,食“斗酒彘肩”的故事


参考答案:1.B?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送李端
卢纶(唐)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①何处期。
注①风尘:指社会动乱。
小题1:试赏析颔联“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之境。(3分)
?
小题2:“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联系全诗分析诗人之“悲”。(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紧扣“悲”字。写友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去,阴云密布,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诗人驻足目送,归来时已是暮雪霏霏。(1分)渲染出无限阴冷凄凉的环境气氛。(1分)烘托主客别离时依依惜别时的悲凉之情。(1分)
小题2: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的感伤;②送别友人之悲:与友人离别,直言“正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更写出彼此的思念;③自伤身世之悲:“少孤为客早”挟持了作者少年失亲,背井离乡的孤独与哀伤;④社会动乱之悲:“风尘何处期”写出了因社会动荡,与有人相见无期的痛苦。


本题解析:
小题1: 答题时要先解释颔联的意思,然后再用合适的题概括话面特点,最后归纳思想感情。类似题答题步骤就是以上三步。注意渲染、烘托这些关键术语的使用。
小题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抓住诗中“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少孤为客早”这些诗句与注释中对“风尘:指社会动乱”的解释揣摩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