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驾一叶之扁舟,?。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2)民生各有所乐兮,?。虽体解吾犹未兮,???(屈原《离骚》)
(3)潮平两岸阔???。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参考答案:(1)举匏樽以相属?渺沧海之一粟(2)吾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3)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匏樽”“属”“渺”“沧”“粟”。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驿二首(选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前两联各运用了什么手法?都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面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都表现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对称的整句。坐下来,环视满庭花草,静静地想:花和草长了一院子,可是,杜鹃、山茶、桂花、含笑、太阳花、向日葵、兰花……没有一种是跟别的花草相同的,它们都各有特色。看见梅花便可以嗅到早春的气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桂花和红叶便可捎来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首联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孤云无依无靠暗含现时人民和国家的遭遇,颔联以山河无依与“人民半已非”形成对比,突出人民的流离失所。
2、颈联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突出了人民的孤苦无依,尾联又化用了“望帝啼鹃”的典故,表现作者为国献身的志向。
3、看见榴花便知是五月榴花照眼明;苍松和腊梅象征了冬寒。(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有人说《哈姆雷特》这部戏剧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请问哪些地方体现了浪漫主义,哪些地方体现现实主义?(5分)
参考答案:
鬼魂出现,超出自然段力量,这一手法固然是因为情节的需要,同时也显示出悲怨之重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剧性真实再现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强大的封建势力的斗争,这是现实主义。
本题解析:考查对作品应用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要根据典型的语段理解分析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这一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诗歌鉴赏题阅读下列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北塘避暑
? 韩琦(宋)①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①韩琦是北宋名相,他为官清廉正直,生活俭朴,不尚奢华,尤重保持晚节
1.“暑”与“清风”具有双关含义,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颈联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暑”既指夏季天气炎热,炎热酷暑,令人心烦的自然界的暑气,也指尘寰中的“暑气”,指权势的争夺,人心叵测,世俗的险恶。?“炙手可热势绝伦”的“暑气”,早已令诗人退避三舍。 “清风”既指自然界中消去暑气的清风,又表明自己正直无私,两袖清风。
2.颈联虚实并用,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水鸟得鱼”“岭云含雨”一远一近,一俯一仰,这是实写,“长自足”“只空还”抒发作者情感,这是虚写。作者还以象征手法阐述人生哲理。人要像水鸟那样“知足保和”岭云那样“来去无心”追求内在的精神品格。也是作者旷然的精神所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分)
参考答案:(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本题解析:
(1)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抒情方式的理解,抒情方式只有两种: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乐景衬哀、哀景衬乐、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事抒情。诗歌前六句主要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典型的直抒胸臆。判断是否直接抒情只要看诗句中有没有表示感情的词语。如尾联下句有一个“悲”字。尾联的意思是:国家万里山河,处处干戈,我在这样的清冷的夜里,独自一人默默垂泪,忧心如焚。然而,我的心却无人知道。显然,诗句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报国无门,空余悲情,只能叹息的愤慨和无奈。
(2)首联: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月华初上,已生倦意;颔联:上句扣竹,下句扣月。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已是深夜,使人更生睡意,倦意渐重;颈联:秋夜破晓前的景色,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尾联:诗人坐卧不安,彻夜难眠。新的一天开始了,但是希望在哪里呢?题为“倦夜”,却不提一个“倦”字,处处藏“倦”,而使人终未成眠,其忧国忧民,心事重重的形象跃然纸上。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