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常见题型》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7-31 22:15: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国青年报》“八卦红楼”上有一篇文章: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其基本内容如下(摘录):晴雯美丽能干、风流灵巧,是大观园里的俏丫鬟,她抱屈冤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笔者认为:晴雯
有一半是“比”死的。
她与平级同事袭人比地位,她与下级丫头麝月、小红、芳官在宝玉面前争宠,她还与跨部门的上级领导黛玉、宝钗比聪明……她的拌嘴吵架、争强好胜,多源于这种比较。总在比较中生活,难怪晴雯不快乐,动不动就恶语相向……
但“比”也有另一面:比,展示了青年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比,展现了泳坛名将菲尔普斯在水立方的雄姿;比,展示了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场上学子的风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或抄袭。


参考答案:此材料可以辩证的对待比,当我们来到这个社会上生活时,每个人都拥有两把刀。一把用来“刺杀”别人,一把用来“戕杀”自己。这两把刀就是“比”。
每个人都有一种“比”的本性。其实,只有 “比”,才能显示我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对方的优势和劣势。这是一种自我修养与完善的好方法。然而,如果处理不好,也会走向反面。如果我们只是在“比”中沉湎于自己优秀的一面或是颓唐在自己的缺陷中,那么,这只会使自己受伤。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会遭遇到例如关爱、珍惜、感恩等许许多多美好的情愫。它无须轰轰烈烈,也不必惊天动地,却是总是在不经意之中触摸到你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这种让我们突然间泪流满面的力量被称作“感动”。它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
注意: 1. 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个世纪过去了,但“雷锋精神”并未过时。不同时期,人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不尽相同。他曾是“勤俭节约”的楷模,他曾是“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榜样,他曾是“钉子精神”的代表……新的时期,重读“雷锋精神”,他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读,让我们不断有新的体验。
  请以“重读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补全所给题目,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0年1月19日,香港大学把“荣誉院士”授予了一位真名叫做袁苏妹(人称三嫂)的82岁扫地老太太。老太太从来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她一生只会写5个字;老太太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她曾于港大食堂服务44年,担任服务员及厨师。她对住宿生的照顾无微不至,除起居饮食,也照顾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宿舍灵魂人物”。香港大学用“荣誉院士”的头衔授予她,表达对这位“杰出人士”的尊重。学校颁奖词说,“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了大学住宿生的生命”。与她同台领奖的,有汇丰银行曾经的行政总裁柯清辉、香港富豪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以及曾获铜紫荆星章的资深大律师郭庆伟等。
香港大学这一举动引起网友广泛议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它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可以有以下参考立意:⑴、平凡之中体现伟大。⑵、敬业奉献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⑶、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自己的价值。⑷、人生要有高度。
点评:材料作文写法指导,首先要“读”: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②读材 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 二、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