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7-31 22:17: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 B.而越人被发 C.鳢似蛇,蚕似蠋 D.彘臞,人乃弗杀
2、单选题 对词语的解释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
A.还顾:回头看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上升 几何:多少 B.韵:本性、气质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苦多:很多苦 C.墟里:指废墟 同心:指夫妇感情深厚 杂英:杂花 D.遗:遗留 守拙:不随波逐流? 杜康:酒的代称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敬传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①,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於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 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馀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 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於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柰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高帝曰:“善。”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注释】①挽:拉。辂:绑在车辕上供人拉车使用的横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巨愿见上言便事有利于国家的事情 B.衣褐,衣褐见粗布衣服 C.此宜夸矜见所长炫耀 D.士卒罢于兵厌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高帝在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今乃妄言沮吾军 ②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C.①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②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D.①然恐陛下不能为
|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到陇西戍守边塞,路过洛阳,当时高帝正住在那里。他想去觐见高帝,于是虞将军建议他穿鲜艳的衣服去。他说就穿粗布衣服见高帝。 B.高帝派人出使匈奴,使者回来报告说匈奴装备很差,可以进攻,但刘敬认为,匈奴是在示弱,肯定在准备出奇兵袭击汉。 C.高帝认为刘敬是齐国孬种,凭着两片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碍大军作战。于是用镣铐把刘敬拘禁起来押在广武县。 D.刘敬认为,汉朝对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也是不能用仁义道德说服的,建议把公主嫁给匈奴,采用和亲政策来解决困境。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李端叔书 [宋]苏?轼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①,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②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③、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 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注] ①斩然在疚:卧病在床。②递:驿站传递。③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仿佛:好像 B.无一字见及见:动词前,表示自己 C.复创相推与与:称赞 D.必喻此意喻:明白,理解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足下终不弃绝终苟免
而不怀仁
B.遂欲
以移之众口曼辞
以自饰
C.辄自喜渐不
为人识念谁
为之戕贼
D.以取妍
于人其制稍异
于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感于李端叔对自己的殷殷关切而作此文,又谆谆告诫他,各人自有喜好,不必受别人的影响而对自己赞誉有加。
B.作者认为自己以往那些品评古今人物、纵论为政是非的策论文章,其实都不过是书生的泛泛空论,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恰恰是应试科举养成的毛病,实在不足称道。
C.谪居期间,作者唯恐为声名所累,混迹于普通百姓中间,别人不识则喜,李端叔赞誉则忧,足见因写文章获罪一事对他心灵的打击很大。
D.本文感情真挚,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自己已厌倦官场游戏,淡泊利禄声名,醉心田园山野的乐趣。三处比喻手法的运用也通俗、贴切,形象生动地传达了苏轼丰富的内心情感。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①舍以处。时盛夏蒸燠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③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④,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⑤,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⑥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①僦(jiù):租赁。②燠(yù):热。③杠:独木桥。④碕(qí):曲折的堤岸。⑤干:通“竿”,竹子。⑥动物:受外物所感而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阜广水——崇:高
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适:到……去
C.不亦鄙哉——鄙:庸俗
D.予既废而获斯境——废:(被)罢黜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舒所怀,不可得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杠之南,其地益阔/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译文:沿水而行,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
B.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译文: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
C.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译文: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
D.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译文:感情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既写了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他被罢官后内心的郁闷。
B.第二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筑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
C.第三段写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进而生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D.在尾段,作者写出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
5.《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谈一谈。(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