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请以“糊涂”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中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他睁着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请你根据这则故事,自拟题目,白定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倾听灵魂的声音,远离名利的折腾
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就是生命和灵魂,人活着就得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并且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的生活,这样的人生即使圆满的。让生命回归单纯,活出生命的品质,这是多么朴素的愿望啊!耶稣也说过:“除非你改变,像小孩一样,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该活出自己生命本身的特质,倾听自己生命本身的声音才是。但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听不到自己生命的声音,更听不到灵魂的声音了。我们在世事纷扰的生活中,应该找到自己合宜的位置,真心真意的做自己,让生命充满内在的意义。
人在世上,不能整日昏昏欲睡不进行思想,而要做一个快乐幸福的思想者。而要做一个快乐的醒客,倾听灵魂的声音、保持心态的淡定是必由之路。当代人把对财富无止境的追求作为嗜好,原以为这样可以成就人生。生态遭到破坏,子孙的福分被祖先预先享受,人人尔虞我诈。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就这样被糟蹋了,“北京咳”成了刚跨入新年的时髦词。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真正的生命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伟大的精神行为。而财富只是外物在我们身边暂时的寄存,这财富会随着我们年纪的增大而成为他人所有,对不义之财的追求又多可笑!在内心深处享有纯洁的灵魂并与这个灵魂对话,倾听的是智慧,享受的是生活。这样,我们不孤独且幸福!
生命由灵魂把握就有欢乐。现代大多数的人们忙忙碌碌地弄钱、花钱,生活中充满了欲望、焦虑、争斗、烦恼,心灵也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浑浊,这是一种怎样的不堪?其实,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简化生活、心态宁静、注重内心的丰富,追求适合自己天性的活法。我们宁愿怀着从容闲适的心情玩味生活,也不过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我们的灵魂。
生命的灵魂一旦敞亮,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让生命回归灵魂的单纯,这是生活的艺术,而且是一种精神修炼。这种生活艺术和精神修炼在今天的时代弥足珍贵且不可或缺!
寻回生命的本真
天父耶稣曾说过:“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子一样,否则你们绝不可能成为天国的子民!”
的确,当越来越多的人汲汲于名利;当浮华开始侵入我们的生活;当欺骗、虚伪之风愈乱愈烈……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诘问:“如何才能在世俗中找回自我,又如何才能找回生命的本真?”
寻回生命的本真,首先需要我们内心的宁静与朴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生活朴素却愉悦,艰苦却令人神往。的确,我们的快乐来源于心灵而非物质。不禁想到了荣获诺奖的莫言先生,他的创作生涯历经数十年,也许外界的喧嚣曾使他动摇;也许写作的艰苦曾使他彷徨,但他选择了坚守,坚守自己灵魂的朴素与宁静,用对生活的观察与对人性的思考充实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以中国诺奖第一人的身份笑傲文坛。显然,要想寻回生命的本真就必须先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在内心的愉悦中生活。
寻回生命的本真,亦需要我们拥有淡泊名利的胸怀。站在历史的海岸,领略古今名人的胸襟,我们看到李太白高声吟唱:“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他爽朗的笑声中,我们听到的是对“名利”二字的鄙夷,是对权贵的嘲弄。居里夫人得奖之后将奖章送给孩子当玩具,她如是解释:“荣誉名利这类东西最终只能像玩具一样,万万不可看得太重。”淡泊名利,你不会功于经营;淡泊名利,你不会活在忧愁与烦恼之中,如此,才能找回生命的本真!
寻回生命的本真,还需要我们的刚直与正气。陶渊明生活困顿却毅然高呼:“不为五斗米折腰!”宋朝人张孝祥面对权力庞大的秦桧依旧怒喝:“知他权势大而惧他,我举进士干什么?”李白亦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声声呐喊振聋发聩。这是生命的呐喊,是灵魂的本色!刚直与正气,你方可无愧于天地;坦荡做人,才能寻回生命的本真!
然而,我们痛心地看到,在这个越发纷繁复杂的社会,正如周国平所言:“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有几个能听到生命的声音,至于灵魂的声音,就更别想听了。”是的,能听见自己灵魂声音的人越来越少了;相反,投身名利场的人越来越多了;坚守朴素宁静的心灵少了,盲目虚伪的心灵多了。长此以往,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心灵的诘问、时代的考验?朋友,从你我做起,从此刻做起,寻回生命的本真,脱身于名利之场,活出自己的精彩、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吧!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理解这则材料的关键是理解莫言的最后一句话“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立意:
一、宽容。不能因为人家与众不同,就将其排斥。要用一种包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允许他们的存在,甚至是支持他们的发展。
二、尊重别人的个性。尊重别人的个性是一种美德,世界是七彩斑斓的,不是一个色调,同样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特点,对待别人,要学会尊重,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三、保持自我的本真。面对虚伪,面对邪恶,怎样才能保持自我的本真,不同流合污,不沆瀣一气,不近墨者黑,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四、集体与个人、团队与成员的关系。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世界似画家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800字。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⑸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我生活的世界
该怎样形容自己所处的世界呢?头顶着的是飘忽不定的云朵,脚踏着的是坚实宽广的土地。心中所怀念的是随河流奔向天际的曾经,意识所抵挡的是与狂风卷向身边的未来。又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个世界呢?或坚定,或迷茫;或沉稳,或浮躁;或充实,或空虚。在不尽相同的每一天中,又在这相同的世界下,用那不同的词语来演绎相同的自己。那么,什么才是这世界的最真摸样呢?
记得那曾经成功的时刻。喜悦混着每滴血液从心脏迸发出来,涌向整个身体。于是坚定的小苗从心田上破土而出,被时间浇灌的日益强壮,最后,在这世界的广阔天空下伫立起了一棵挺拔的大树,给我方向,告诉我坚强。于是,我的世界中便有了坚定。坚定地奋斗,坚定地前行,坚定地呐喊。
记得那曾经懵懂的时刻。固执的眯着眼睛望那刺眼的阳光而说她温和。稚拗的说数清了天上的星星而说自己伟大。倔强的和父母辩论,最后以失败告终而说自己坚持真理。这一切的一切如同曾经的梦境,记不起具体情节却知道它所真实存在过。于是,渐渐的也便发现自己的世界中又出了一个新的词语:迷茫。迷茫的固执,迷茫的稚拗,迷茫的倔强。
就这样在我的世界中以不同的方式涌出了不同的字眼,告诉着自己不同的答案:寂寞的,空虚的,欢快的,忧愁的,轻松的……那么,什么才是这世界的最真摸样呢?
在渐渐的疑问中,我终于可以渐渐地肯定了世界的真实摸样。我想那便是充满希望的吧。无论每天我用怎样的词语来演绎自己,但一定都应该是充满希望的生活。忧愁中有了希望才会坚强。浮躁中有了希望才会沉着。坚定中有了希望才会越加向上。它像太阳一样悬挂在这世界的最上方,把希望的光线洒在每一角落,提醒着我低落时不消极,空虚时不惆怅,迷茫时不忧伤。此时,我也终于可以肯定地说出我世界的最真摸样是充满希望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着各不相同的世界。或坚定,或迷茫;或沉稳,或浮躁;或充实,或空虚。但无论怎样都应该是以积极充满希望的心去面对。让自己活在一个希望的世界中,又该是怎样的惬意。我想此时你也会领悟到更多的生活真谛。
这便是我的世界,迷茫过,坚定过,沉稳过,浮躁过,充实过,空虚过。但我知道,希望才是她的最真摸样。
我的世界,希望的世界。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加话题形式的作文。命题时代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主体意识突出,选材空间开阔,考生有话可说,能写出真情实感,切合高中新课程的要求。
辞典上“世界”的义项有5个: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②指宇宙;③地球上所有的地方;④指社会的形势、风气;⑤领域,人的某种活动范围。其中,①是哲学层面的定义,②和③是地理学的解释,④⑤则是社会学角度的理解。由于有了“我生活”这个短语的限制,试题中的“世界”主要应做后两种解释。审题时要注意话题及引导语的“示例”与“限定”作用:世界的色彩是多样的,你到底要表现其中的哪种(或几种)色彩呢?世界的“创新”与“进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让世界更和谐?若写虚拟的网络世界,怎样写出其“现实”的意义来?“我”怎样真实再现我在“自己的世界”里的生活?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可以写自己所处的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切身的感受反映社会物质的丰富与文明的进步;可以聚焦身边的凡人小事,写人们精神风貌的变化,或者写对亲情、友情等人间真情的呼唤与珍视;还可以写校园生活的苦辣酸甜,抒写对生活的感悟与感慨。可以写自己在虚拟的网络世界的“生活经历”,通过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接”,生发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思考。可以写世界对“我”的影响,也可以写“我”对世界的责任,或者写“我”对现实世界中“不和谐”现象的解剖等等。
具体写作强调两点:1.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选择什么文体,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尤其是写重大事件及热点话题,如王家岭矿难营救、玉树赈灾等,要力避照搬媒体的表述,而应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以自己的言说方式呈现出来。2.要注重思辨,如写生活中的阴暗面,应从建设美好生活的愿望出发,列现象,析根源,找对策,而不是单纯的“暴露”与“曝光”。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却都已经落地。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分析材料可抓几个关键点,:“一片金黄”“一穗泛青”“准备收割”“已经落地”“一贯风格”“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
立意一:农夫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最后一粒黄了再收割,并且这是他的一贯风格。他的一贯风格是什么呢,就是要求事物尽善尽美。众所周知,“金无足金,人无完人”,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没有缺点就不是人了,而成了神。由此可立意,不要苛求完美,要能够容人。
立意二,从“等这粒熟了再割”,“所以的都已落地”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农夫一味的等待,没有抓住收割的大好时机,导致本该有的收获化为了泡影。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难等到你准备好了,要靠自己去争取,尽自己的的力量去做。否则,后悔莫及。由此可立意:一定要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时不我待。
立意三、一个是小,一片是大,农夫因为一粒而影响了所有的收获,只顾局部不顾整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由此可立意,不要因小失大,要学会放弃。
点评:本题没什么审题难度,而且立意角度较多,不易偏题。学会抓住关键句子推出立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