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七)
2017-07-31 22:36: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阕“?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二句中的“击”和“翔”分别换成“飞”和“游”好不好,为什么?(4分)



2、阅读题  对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A.词中通过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反衬出如今饱尝愁苦又有愁难吐的心情。
B.“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出了作者想说而终不敢说,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C.本词主要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D.全词跌宕有致,今昔两相对照,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小题1: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3分)
?
小题2: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分)
?
小题3: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4分)
?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宋]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他题  名句默写(共15题,每空1分,共15分)
(1)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2)酌酒以自宽,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3)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4)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5)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6)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垆边人似月, ??。(韦庄 菩萨蛮(其二))
(9)    ?,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将进酒》)
(10)        ?,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11)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12)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1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14)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15)      ?,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