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31 22:43:1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语段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腐败总有蛛丝马迹。李启红案给人以启发,要查处贪官,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看看他们的身边人在干些什么,由此肯定会看出点儿端倪。一般来说,贪官周围总会密集着一帮子诸如老婆、孩子、秘书、司机等身边人,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沆瀣一气。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的身边人,这是党和政府的明确要求。但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贪官置之度外,铤而走险,把一个个身边人大胆“用”了起来。像李启红这样,“夫妻腐败”、“家族腐败”、“秘书腐败”等酿成的“窝案”很可怕,也很危险。
A.蛛丝马迹
B.端倪
C.沆瀣一气
D.置之度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及人造丝的发明使人们对丝绸的需求大为减少,对南浔这样一个以丝绸业为支柱的地方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B.广州亚运会上,中国三大球似乎只能靠篮球撑撑门面,足球和排球正在用每况愈下的表现,一步步逼近公众的承受底线。
C.如果没有网络作参照,没有出现数字化,作为纸质媒体的期刊编辑对快节奏的现实本可以习以为常,泰然处之。
D.一些重点中学在资源的过度倾斜下创造的某些经验只具有展示的性质而不具有普及的价值,让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学校望眼欲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贾平凹在小说《古炉》把狗尿苔、霸槽、善人等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刻画得穷形尽相
B.从电影《知音》的插曲《小花》到《春天的钟》、《难忘今宵》等歌曲,王酩创作的一部部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无不闪现着探索、创新的光彩。
C.从事证券交易本来就有风险,一受挫便如丧考妣,那也未免太脆弱了。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也许是方法不对,我做这个实验总是屡试不爽
B.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王金诺认为,畜牧兽医业升级转型带来的行业人才短缺是该校毕业生炙手可热的一个行业背景。
C.香港凤凰台的“老总”刘长乐说:“我们身处香港,新闻稿源是八面来风,这让我们能够左右逢源,我们也利用了这个优势。”
D.华联三鑫2008年10月初宣布歇业后不久,绍兴市政府领导就明确表态:“政府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鼎力相助华联三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传说中曹操有72疑冢,因为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可以权当故事去听,但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却使这个故事扑朔迷离起来。与其他的考古发掘不同,“曹操墓”被发现一经公布,便被广泛质疑,并立即在学术界形成了“挺曹”和“反曹”两派,双方引经据典针锋相对。这是曹操做梦也想不到的,他死后1800多年,居然成了珍贵的“资源”被争夺;也想不到,生性讳莫如深的他,在死后1800多年,又制造了一起引发公众关注的疑案。
A.扑朔迷离
B.引经据典
C.针锋相对
D.讳莫如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