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A.以笏撞之折齿皆白衣冠以送之 B.而小人权幸皆不便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当世知名之士行李之往来 D.乃辅臣例宣借者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1分)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益自摧折,学于永嘉叶师雍。闻辅广者,朱熹之门人,复往从广,广叹其善学。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附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
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民疲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书·董槐传》,有删改)
【注】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③洊(jiàn):再度。
4.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槐严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责:谴责
C.斩以徇师徇:示众
D.麾妇人出麾:挥手使……离去
5.小题2: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6.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很生气,认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7.小题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土工洊起,民疲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买居之,为愚泉居:居住
B.灌水之阳有溪焉阳:北面
C.夫水,智者乐也乐:喜爱、爱好
D.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类:像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
C.故更之为愚溪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D.其南为愚亭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作者委婉地表达对黑暗政治抗议的一组是(3分)
①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②予虽不合于俗
③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④遂负土累石,塞其隘
⑤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⑥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溪诗序》通篇就是写了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重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
B.明明是风景极佳的地方,可是,作者把“愚”字强加在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的头上。溪、丘、泉、沟、池、堂、亭、岛仿佛全是作者苦难的知己,而奇石异木便成了作者耿介性格的象征。
C.文章第四段,写到宁武子和颜回,说他们都不是真的愚笨,是聪明人装糊涂,而自己就完全不一样了,是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做出了与事理相悖的事情,表达了自己的羞愧。
D.文章清新秀丽,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和描写,在记叙中抒发感情,后三段则主要是议论,在议论中发表感慨。语言简洁生动,结构严谨妥帖,不愧是传世的名篇。
小题5: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3分)
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4分)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渍。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必:一定
B.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夺:改变
C.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愆:延误
D.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老:衰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②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①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②蒙故业,因遗策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篇以用药宜慎为总原则,提出了一些用药之道,论说精辟透彻,层次分明。作者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并且在指导用药中运用灵活自如。
B.药是在人的肌体中发挥作用的,是内在的;兵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是外在的。“用药如用兵”的说法将内在的转换成外在的,浅显易懂。
C.作者认为药可以用来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体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是“不得已而后用”的,这体现了作者对“药”的辩证认识。
D.文章多用排比句,语言整齐有力,气势充足,以用兵喻用药,突出了用药和用兵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药的作用,使人易于接受。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根据作者的观点,你认为应如何慎用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9题。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戬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旨:意图
B.擢起居舍人,丁母艰?丁:遭逢?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俾:使,让
D.丐郡,得知太平州?丐:乞怜?
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闻命而卒?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至是首问焉?青麻头伏焉
C.其重之也如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樊哙覆其盾于地
7.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A.①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B.①不以迁谪介意?
②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①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
②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D.①丐郡,得知太平州?
②至之九日罢,主管太龙观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中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对此评价很高,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前三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最后一段介绍他的文学成就。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一句文言文断句。(3分)?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2)将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3分)?
译文:?
②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4分)
译文:?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