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7-31 22:47: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9月28日举行的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五句《论语》经典名句被?为2008北京奥运会迎宾语。
②我们知道,照相需讲求一定的技巧,如果在拍摄的那一瞬间减少相机的?,那么相片的质量就会大大地提高。
③酒泉原是一片沙漠,现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它?一个绿洲,一个生态城市,?中国太空飞行所需要的卫星发射中心。
A.举荐震动既是/又是
B.举荐振动不仅是/还是
C.推荐振动既是/又是
D.推荐震动不仅是/还是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举荐:推举引荐,专用于人;推荐:把认为合适的人或事物向有关方面介绍,希望接纳或采用。震动:受外力的影响而颤动;振动:物体以某一空间为中心不断往复运动。“既是/又是”表并列关系,“不仅是/还是”表递进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B.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D.周监于二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于”在C与例句中均为介词,对,对于;A从,B向,D从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下流多谤议
B.形容枯槁
C.众人匹之
D.仆虽怯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下流”句中是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下游;卑下的地位;卑鄙龌蹉。B“形容”句中是指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C“众人”句中是指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古今异义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古今异义词加以分类整理,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各项中加粗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
B.女曰:“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
C.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珊,帘以水精
D.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的命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古今同形异义词语的把握能力。A中的“其实”(这件事的真象),B中的“亲戚”(犹如双亲,写有血缘关系的人),D中的“失意”(不合意不和睦),文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只有C中的“珊瑚”与古今意义相同,可见本题的答案为C无疑。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列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契阔谈讌 还部白府君 幸可广问讯
B.咥其笑矣 偭规矩而改错 何方圜之能周兮
C.士之耽兮 謇朝谇而夕替 忳郁邑余侘傺
D.于嗟鸠兮 进不入以离尤兮 终老不复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讠燕—宴;B项错—措,圜—圆;C项郁邑—郁悒;D项于—吁,离—罹,取—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通假字是平时学习一个重点。通假又称“通借”。指古代书面语言中借用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即同音词或近音词。通假的条件是字的古音相同或相近。它的类型有同音通假、双声通假、叠韵通假等表现。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