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一)
①玠以百余骑追击,斩首百四十级?②将士皆感泣,愿为用?③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④玠复遣将击退之, 两军终不得合⑤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⑥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建中辛巳,余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①作吏部侍郎,侯②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节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释:《金石录》,宋赵明诚所撰。该书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研究专著之一。本文节选自李清照为该书所做的序言。①丞相:这里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②侯: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③椠: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版本,引申为刻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始归赵氏——归:女子出嫁
B.冠诸收书家——冠:位居第一
C.衣去重采——重采:深色的衣服
D.始负担舍舟——负担:担起行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竭其俸入以事铅椠——以中否角胜负?
B.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
C.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
D.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其中有苦,亦有乐。
B.李清照的父亲当时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与仕宦,但二人婚后生活却过得很节俭。
C.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夫妇两人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D.这些节衣缩食穷心尽力搜罗而得、“渐益堆积”以至于“盈箱溢箧”的金石书画,却不得不在金兵南侵时忍痛割舍,真乃人生一大痛矣!?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孤且窭,事母谨甚。淹究经术,性謇特。举明经,诣京师,客有徒步疲于道者,自言:“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不告姓名去,由是誉振一时。不肯造请贵势,魏征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俄而征薨,乃娶。人问其然,曰:“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素善刑部尚书张亮,亮抵罪,故贬吉安丞。吉安介蛮夷,梗悍不驯,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释奠礼,清歌吹舞,人人悦顺。久之,徙洹水丞。而亮兄子皎自朱崖还,依义方。将死,诿妻子,愿以尸归葬,义方许之。以皎妻少,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
显庆元年,迁侍御史。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自缢。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母曰:“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义方乃奏曰:“天子置公卿大夫士,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不得独是独非也。今陛下抚万邦而有之,蛮区夷落,罪无逃罚,况辇毂下奸臣肆虐乎?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而下移佞臣,履霜坚冰,弥不可长。请下有司杂治正义死状。”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岁终不复调,往客昌乐,聚徙教授。母丧,隐居不出。卒,年五十五。(《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皎妻少,使奴负柩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①不自主出,而下移佞臣②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C.①举明经,诣京师②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①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②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义方“仁义”和“忠诚”的一组是(? )
A.①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②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
B.①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②请下有司杂治正义死状
C.①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②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D.①将加弹奏,以问其母②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义方是唐代泗州涟水县人,自幼丧父,侍奉母亲非常恭谨。他饱读诗书,通晓四书五经,前往京城长安,中途遇到一个徒步赶路的人,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就解下自己骑的马让给他,没有告诉对方姓名就离开了。
B.魏征非常器重王义方,准备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但被他婉言拒绝了。魏征去世后,王义方却主动迎娶其夫人的侄女为妻,以报答魏征的知遇之恩!
C.唐高宗显庆元年,王义方升任侍御史,中书侍郎李义府违法占有罪囚淳于氏,逼死毕正义,高宗命人重新审理这个案子,王义方站出来历数李义府的罪状。皇上认为他是一片忠心,但言辞不恭,左迁莱州司户参军。
D.王义方因与刑部尚书张亮交往友善,张亮犯罪,王义方受株连被贬到吉安做县丞。吉安地处偏僻,百姓不驯服,王义方便召集地方首领,还挑选了一些学生门徒,亲自为他们讲授经书,人人心悦诚服。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陛下抚万邦而有之,蛮区夷落,罪无逃罚,况辇毂下奸臣肆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古人说:“死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啊!”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感叹的,心里又不能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尽管时代不同世事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感的原因,大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也将对这诗文集产生一番感慨吧。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