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一)
2017-07-31 22:55: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①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B.①善万物之得时(善:喜好,羡慕)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C.①帝乡不可期(期:期待)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每小题2分)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父葬水洛城,因徙焉。少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未冠,以良家于隶泾原军。政和中,夏人犯边,以功补进义副尉,稍擢队将。从讨方腊,破之;及击河北群盗,累功权泾原第十将。靖康初,夏人攻怀德军,玠以百余骑追击,斩首百四十级,擢第二副将。
绍兴元年,金将没立自凤翔,别将乌鲁折合自玠、成出散关,约日会和尚原。乌鲁折合先期至,阵北山索战,玠命诸将坚阵待之,更战迭休。没立方攻箭菩关,玠复遣将击退之,两军终不得合。
始,金人之入也,玠与磷以散卒数千驻原上,朝间隔绝,人无固志。有谋劫外兄弟北去者,玠知之,召诸将歃血盟,勉以忠义。将士皆感泣,愿为用。张浚录其功,承制拜明州观察使。居母丧,起复,兼陕西诸路都统制。
全人自起海角,狃常胜,及与玠战辄北,愦甚,谋必取玠。娄宿死,兀术会诸道兵十余万,造浮梁跨渭,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夹涧与官军拒。十月,攻和尚原。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度其困且走,设伏于神坌以待。金兵至,伏发,众大乱。纵兵夜击,大败之。兀术中流矢,仅以身免。
玠与敌对垒且十年,常苦远饷劳民,屡汰冗员,节浮费,益治屯田,岁收至十万斛。又调戍兵,命梁、洋守将治褒城废堰,民知灌溉可恃,愿归业者数万家。九年,金人请和。帝以玠功高,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迁四川宣抚使,陕西玠、成等州皆听节制。遣内侍奉亲札以赐,至,则玠病已甚,扶掖听命。帝闻而忧之,命守臣就蜀求善医,且饬国工驰视,未至,玠卒于仙人关,年四十七。赠少师,赐钱三十万。
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必胜。御下严而有恩,虚心询受,虽身为大将,卒伍至下者得以情达,故士乐为之死。选用将佐,视劳能为高下先后,不以亲故、权贵挠之。
(选自《宋史·吴蚧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功补进义副尉,稍队将?擢:提拔
D、其困且走?度:估计
C、民知灌溉可?恃:依靠,依赖
D、且国工驰视?饬:整顿,整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未至,玠卒于仙人关/乃设九宾礼于庭
B.张浚录其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帝闻而忧之/蟹六跪而二螯
D.设伏于神坌以待/属予作文以记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表现吴玠“抗金”的一组是(? )
①玠以百余骑追击,斩首百四十级?②将士皆感泣,愿为用?③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④玠复遣将击退之, 两军终不得合⑤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⑥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玠年少时沉静有志节,善于骑射,读书能通晓大义。未成年时,凭良家子弟的身份隶属泾原军。
B.宋绍兴元年,金将没立和乌鲁折合准备会师和尚原,吴玠命令诸将领坚守营垒,拒不出战。并击退了没立部,使会师计划失败。
C.吴玠在任期间,征调戍兵,修复水堰,百姓才知道依靠灌溉生活可以富足,愿意以此为业的达到数万家。
D.皇帝赵构因吴玠功劳极大,给他很高的礼遇。听到吴玠病重的消息,皇上赵构非常担忧,并且命令太医赶快去给他看病。
小题5:(1)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建中辛巳,余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①作吏部侍郎,侯②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节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释:《金石录》,宋赵明诚所撰。该书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研究专著之一。本文节选自李清照为该书所做的序言。①丞相:这里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②侯: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③椠: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版本,引申为刻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始赵氏——归:女子出嫁
B.诸收书家——冠:位居第一
C.衣去重采——重采:深色的衣服
D.始负担舍舟——负担:担起行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竭其俸入事铅椠——中否角胜负?
B.丞相亲旧在馆阁——后见古今名人书画
C.鲁壁、汲冢所未见书——乃先去书重大?印本者?
D.是欲求适意反取憀栗——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其中有苦,亦有乐。
B.李清照的父亲当时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与仕宦,但二人婚后生活却过得很节俭。
C.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夫妇两人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D.这些节衣缩食穷心尽力搜罗而得、“渐益堆积”以至于“盈箱溢箧”的金石书画,却不得不在金兵南侵时忍痛割舍,真乃人生一大痛矣!?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孤且窭,事母谨甚。淹究经术,性謇特。举明经,诣京师,客有徒步疲于道者,自言:“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不告姓名去,由是誉振一时。不肯造请贵势,魏征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俄而征薨,乃娶。人问其然,曰:“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素善刑部尚书张亮,亮抵罪,故贬吉安丞。吉安介蛮夷,梗悍不驯,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释奠礼,清歌吹舞,人人悦顺。久之,徙洹水丞。而亮兄子皎自朱崖还,依义方。将死,诿妻子,愿以尸归葬,义方许之。以皎妻少,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
  显庆元年,迁侍御史。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自缢。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母曰:“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义方乃奏曰:“天子置公卿大夫士,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不得独是独非也。今陛下抚万邦而有之,蛮区夷落,罪无逃罚,况辇毂下奸臣肆虐乎?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而下移佞臣,履霜坚冰,弥不可长。请下有司杂治正义死状。”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岁终不复调,往客昌乐,聚徙教授。母丧,隐居不出。卒,年五十五。(《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皎妻少,使奴负柩②诸侯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①不自主出,下移佞臣②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奉行者即为定例
C.①明经,诣京师②以予人,如弃草芥
D.①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其事②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诛五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义方“仁义”和“忠诚”的一组是(? )
A.①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②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
B.①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②请下有司杂治正义死状
C.①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②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D.①将加弹奏,以问其母②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义方是唐代泗州涟水县人,自幼丧父,侍奉母亲非常恭谨。他饱读诗书,通晓四书五经,前往京城长安,中途遇到一个徒步赶路的人,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就解下自己骑的马让给他,没有告诉对方姓名就离开了。
B.魏征非常器重王义方,准备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但被他婉言拒绝了。魏征去世后,王义方却主动迎娶其夫人的侄女为妻,以报答魏征的知遇之恩!
C.唐高宗显庆元年,王义方升任侍御史,中书侍郎李义府违法占有罪囚淳于氏,逼死毕正义,高宗命人重新审理这个案子,王义方站出来历数李义府的罪状。皇上认为他是一片忠心,但言辞不恭,左迁莱州司户参军。
D.王义方因与刑部尚书张亮交往友善,张亮犯罪,王义方受株连被贬到吉安做县丞。吉安地处偏僻,百姓不驯服,王义方便召集地方首领,还挑选了一些学生门徒,亲自为他们讲授经书,人人心悦诚服。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陛下抚万邦而有之,蛮区夷落,罪无逃罚,况辇毂下奸臣肆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古人说:“死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啊!”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感叹的,心里又不能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尽管时代不同世事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感的原因,大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也将对这诗文集产生一番感慨吧。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