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6 05:33: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意思相近即可)
(2)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立,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大历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留滞潭州,以舟为家。
(1)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本诗与刘禹锡的《乌衣巷》都写到了燕子,燕子的形象在两诗中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颈联以燕子自比,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诗人凄楚,悲怆的漂泊之感。(意对即可)
(2)杜诗中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照,刘诗中寻常百姓家的燕子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唐诗,解答问题。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此诗作于诗人任苏州刺史期间。
(1)第二句连用两个“自”字,有什么作用?(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强调了云水自由自在,逍遥惬意的情态。(意对即可)
(2)①拟人(或象征)。
   ②(表达了一种清静无为(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诗歌鉴赏。(9分)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不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本题解析: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作诗时已达57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点评:选用课内诗歌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掌握诗歌鉴赏答题的格式,从而达到自行鉴赏古代诗歌的水平。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仔细揣摩词意,回答后面的问题。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节的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构思很灵巧,善用比喻,幻想别致,试据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暮春三月,送鲍浩然去有好山好水的浙东。(意对即可)
(2)把水波比喻为美人的眼神,把山峰比喻为美人画过的眉毛,比喻生动;后段又给行人安排了赶上江南春天的幻想,写得流畅、别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