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6分)
(1)?,唯见江心秋月白。
(2)此情可待成追忆,?。
(3)故不积跬步,?。
(4)?,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参考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
(2)只是当时已惘然
(3)无以至千里
(4)吾尝终日而思矣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却匈奴七百余里。
本题解析:注意易错字:惘然、至、尝、知、却。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浣溪沙?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说明】公元1196年除夕前五日,白石道人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里,途经吴松(今江苏吴江),遂作此词。
小题1:历代认为“画船愁过石塘西”中的“愁”字用得极妙,请对“愁”字进行赏析。(5分)
?
?
?
小题2:全词是怎样将景和情联系起来的?请简要分析。(6分)
?
?
?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画船经过石塘西时,满河打头风浪,把船猛烈摆布(1分),著一“愁”字,将“画船”拟人化(2分),似乎画船也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形象表现出词人因风浪阻碍行程的愁绪(1分),更突出了词人的归家心切(1分)。
小题1:(6分)词上片极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景象惨淡,借景抒发归家受阻急切而沉重的心情(2分)。下片极写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景象喜庆,将自己即将归家的欢愉心情寓于景色描写中(2分)。全词运用对比手法,将上片的哀景愁情与下片的乐景欢情进行对比(1分),以突出词人的归家之乐(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縻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1.上阕词人赞美“春正好”,好在何处,请一一找出。
?
2.“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
3.下阕词人具体细致地抒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春山”“烟波”象征什么?“古今遗恨”
如何理解?
?
4.这首词与词人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属政治抒情词,就表达方法而论,有什
么区别?
?
5.这首词在在遣词用句方面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例加以说明。
?
参考答案:
1.点火樱桃、荼縻如雪,龙孙穿破、乳燕引雏,流莺唤友?
2.拟人和夸张?春归牵动了词人满怀的愁与恨,这怨春之语表现了词人抑郁不堪的繁乱心境。?
3.春山、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着追求抗金复国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古今遗恨词人侧重今之恨:中原失陷、祖国分裂之恨?
4.《永遇乐》直抒胸 臆,以慷慨豪放见长;这首词曲达心意,以清丽幽婉见长?
5.下阕“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中的“不传”“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凄切地传达出思家念远之悲?上阕“点火樱桃照一架、荼縻如雪” 犹如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园林之中灿烂的春色被推到了读者的眼前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桂棹兮兰桨,?。?,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
默写
参考答案: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
(3)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奉、作、繁、鬓、溯、渺、予。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①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②。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②泛觞:是一种游戏。
小题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描写景物有什么技巧?(5分)
小题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的孤寂、冷清景象。(3分)运用了视觉听觉结合(或绘形绘声)的技巧。诗人眼耳并用,写出了鹤盘旋之形和蝉鸣之声,传神逼真。(技巧1分,解释1分)
小题2:①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4分)(写出一条原
因得2分,共4分)
②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的“非我有”,或“故山”)。(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