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6 05:43: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韩愈《杂说》)
小题2:?,凝绝不通声暂歇。?,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3: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小题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小题2: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
小题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祇辱”、“槽枥”、“凝绝”、“幽愁”、“冯虚”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②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
③鹤汀凫渚,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④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参考答案:①悟已往之不谏 觉今是而昨非
②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
③穷岛屿之萦回 即冈峦之体势
④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⑤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参考答案:(1)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
(2)城阙辅三秦;同是宦游人
(3)折戳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海明威所提倡的“硬汉精神”,即“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B.《老人与海》这部作品,除了推崇一种“硬汉精神”外,还给我们第二个启示:善待海洋,和平相处!
C.文中的老渔夫在搏斗中是个完完全全的失败者。
D.从文中可以看出老人热爱海洋,热爱海洋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即使他只是一个捕鱼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肴核既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参考答案:(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