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6 06:15: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小题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2:匪女之为美,?。(《诗经·邶风·静女》)
小题3:??,是知也。(《论语·为政》)
小题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小题5: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
小题6:东篱把酒黄昏后,?。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3)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4)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如泣如诉,____________,不绝如缕。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
(6)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____________;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
(1)羌笛何须怨杨柳,__? ____________。(王之涣《凉州词》)
泥融飞燕子,__? _______ 。(杜甫《绝句》)
__? _______ ,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__? 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__? ____________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 )谁言寸草心,__? _______ 。(孟郊《游子吟》)
__? 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小荷才露尖尖角,__? ____________。(杨万里《小池》)
__? _______,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__? _______,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5、单选题  下列对《长亭送别》【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A.“夕阳”一句,看似容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