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6 06:22:0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请在下列句子中选出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A.德高望重流芳百世改弦更张至理名言征稿启事
B.唇枪舌剑明枪暗箭声名雀起鸦雀无声蓬荜生辉
C.坐收渔利既往不咎雀跃欢呼肺腑之言苦思冥想
D.戴罪立功荧屏内外按照惯例娇生惯养汗马功劳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声名雀起 改为?声名鹊起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王某日遇到到父亲生前的战友刘伯伯。
  小王说:“刘伯伯好,有小半年没见到你了。”
  刘伯伯说:“前些日子回乡下住了一段时间,回来听说你家父死了,唉,真让人伤心。据说先是脚跛了,接着耳聋了,再接着就……回乡下前看他还好好的。改天我一定光临你家看看。”
  小王说:“谢谢刘伯伯。刘伯伯在乡下住了一段,身上都有一股乡土气息了。”
(1)上面文字,刘伯伯的话有多处不符合语言交际中的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请选择其中三处进行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王说的第二句话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你家父”改为:你父亲(令尊);“死”改为:去世(或:老);“脚跛”改为:腿脚不大方便;“耳聋”改为:耳背(耳朵失聪);“光临”改为:到。
(2)刘伯伯说话太直接,有点粗俗,让人听了不舒服。(或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近年来,超女李宇春成名之后,很多青年学生对她趋之若鹜,并亲切地叫她“春哥”,追捧她的粉丝叫“玉米”。
B.我国外来生物入侵日益严重,如果国家不采取具体措施积极治理,环境恶化将指日可待
C.今年冬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普降瑞雪,洋洋洒洒的雪花如舞动的精灵,从天空飘落下来。
D.如果说焚书坑儒使得秦始皇罪不容诛,那么书同文的规定绝对可以成为宽大他的理由,因为他使汉语的美丽得以一代代传承。


参考答案:D(3分)


本题解析: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A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贬义。这里的青年对春哥很亲切,所以使用贬义词不当。B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一般指实现美好的事物C.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这里指雪花,用错对象,可用“纷纷扬扬”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2012年3月,“诗圣”杜甫成了“微博红人”。在一组对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杜甫画像进行的“再创作”图片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并由此引发网络热议与集体围观。请你发表看法,阐述理由。(字数不少于30字)(4分)

杜甫弹吉他


参考答案:这到底是经典的亵渎、娱乐的泛滥,还是孩子们无伤大雅的信手涂鸦?见仁见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一:A对文化的恶搞,对人物的穿越,反映了当前一个时代的浮躁!恶搞杜甫,戏谑严肃事物,模糊边界,这是反智狂欢。会消解孩子们的敬畏之心。呼吁网友对杜甫以及传统文化保持尊重。
B杜甫精神是民族精神之光,决不允许抵毁其形象。经典是不能亵渎的,创造了经典的伟人当然更不能亵渎。娱乐要有一定的尺度,恶搞也需要看对象。
观点二:A对所谓“圣物”开些并无恶意的玩笑,未必真是亵渎神圣。真正的亵渎,是随意封神造圣并且垄断对神圣的解释权,是对各种造神行为不假思索地接受。娱乐同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所蕴含的幽默感常常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某些人努力维持的“伪神圣”化为无形。
B孩子们信手涂鸦的“恶搞”只是娱乐,无伤大雅。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对这类娱乐的道德审判。因为即使是不自觉的道德审判也预设了这样的前提:未经允许,不准娱乐。娱乐的泛滥,未必消解神圣;娱乐禁区的林立,只会制造太多迫人敬畏、禁人思考的伪神圣。
观点三:与流行于亚洲欧美的“漫画减压”风一样,通过涂鸦来发泄情绪。这个事件并非诋毁杜甫形象或不尊重,更多体现出在校学生和网友对教科书人物形象再创造的欲望。教科书中的古人形象多年不变,很难满足接受流行文化长大的学生的审美需要,学生想要再创造“娱乐放松一下”也可以理解。杜甫涂鸦现象,给当下社会一个善意的提醒:当下的教育如果能用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才可能在他们心目中播种下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而不是无聊感。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请将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概括出来,不超过25个字。(5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们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参考答案:语文“人技”“人格”“人生”三重教育境界(3分)教给学生真善美(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