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某校举办社团文化节,请你在空格内,为该校设计一条具有较强感召力的宣传语,其中,至少要运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4分)
参考答案:示例:(1)青春在社团激扬,梦想在校园放飞。(2)文化凝聚力量,社团成就希望。(3)手拉手参与社团文化,心连心构建和谐校园。
本题解析:既然是宣传语,就要有较强的感召力,能够引人前来。又是学校举办的,那么就要体现年轻人的特点,而且是文化节,就要体现出文化元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鲜明”的能力。
点评:本题要注意一些关键词“某校”“文化节”“ 有较强感召力的宣传语”“ 至少要运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抓住这四点,答题应该就不难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金碧辉煌彩票博彩编程设计君子之交淡如水
B.虎据龙盘工程竣工恪守不渝识时务者为俊杰
C.李代桃僵开扩眼界磕磕绊绊树欲静而风不止
D.功亏一匮不落窠臼实地勘察不敢越雷池一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B项应为虎踞龙盘, C项应为开阔眼界, D项应为功亏一篑)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红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地壳(qiào) 粮囤(dùn) 切合实际(qiè) 丢车保帅(jū)
B.酗酒(xù) 粘贴(zhān) 长势喜人(zhǎng) 引吭高歌(háng)
C.殷红(yān) 佛教(fó) 量入为出(liàng) 力能扛鼎(gāng)
D.剥皮(bō) 镌刻(juān) 纤尘不染(xiān) 屡见不鲜(xiān)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D "剥皮"(bāo)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4分)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 ; , ;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夺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参考答案:(共4分)答案示例: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让他追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自由;苏轼需要一座庐山,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本题解析:本题是语句连贯和仿写的结合。首先我们在答题时要考虑内容的连贯性,这就要看看给出的事例写了什么内容。题干中给了两个文化名人,杜甫是诗人,毛主席是诗词大家,我们在选人物的时候也要选身份相似的两个人物。而后面句子都很符合这两个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这一点也要提起注意。另外,题干要求句式一致,不是相似,就要仿照文中的句子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做此类题时要注意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 话题是否一致 →→ 前后句式是否一致→→ 情境是否吻合→→ 音节是否和谐等。还要注意句式上的一致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 )
A.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明人列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B.《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C.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这次变革有理论指导,有成功的实践,而提倡新文体的韩愈等人,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俗下文字”相对应,称所倡导的文体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做“古文运动”。
D.韩愈的创作实践了其倡导的理论,代表性的作品有《马说》《原道》《原毁》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人与苏轼的评价颠倒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