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8-06 06:42: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雕梁画栋黄粱美梦度长挈大以德抱怨以逸待劳
B.强弩之末揭杆而起振济灾民峥嵘崔嵬怀瑾握瑜
C.波涛汹涌一曝十寒弃甲曳兵分庭抗礼百尺竿头
D.沧海桑田火中取栗沽名钓誉蜂涌而来扪心自问



2、单选题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元代“文人画”已然成为主流。无论画家所画是山林丘壑还是枯木竹石,他们最先的前提,   
              。而这种舒适笔墨下的物象,又与他们的诗情相结合,成为一种新的东西。在这种创作思想支配下,                        
①不是物象是否得真    ②即是志在笔墨
③画上的题诗,与物象是舍是离    ④就更不在他们考虑之中了
⑤而是点划是否舒适    ⑥而不是志在物象
A.①②③⑤⑥④
B.①⑤②⑥③④
C.②⑥①⑤③④
D.②⑥③④①⑤



3、语言运用题  提取下列句子的要点,为“和谐社会”下定义。
①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②和谐社会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③和谐社会主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④和谐社会要求整个社会安定有序
------------------------------------------------------------



4、阅读题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3分)
(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3分)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孟子心胸宽阔提倡同众人一起做好事,这种与人为善的观念至今仍具有号召力。
B.中东、西亚地区的民族问题盘根错节,希图用“简单化”的手段解决问题是有害的。
C.有的学科为提早开始复习备考拼命抢进度,校方应立即制止这寅吃卯粮的作法。
D.腐败分子李真依仗权势摆出人莫予毒的派头抗拒纪检部门的调查,结果罪上加罪。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