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释: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此词为晚年所作。
1.这首词“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形象,如何表现的,请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两句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诸将在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形成鲜明对比,以诸将反衬自己,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
2.词人在上阙中抒发了超然之情,也有消沉悲观的情感;下阕转为开朗达观,以美酒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情感,又运用拟人修辞借花自嘲,表现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海?棠?
郑 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小题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中那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5分)
小题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2分)?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
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2分)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清平乐?(南宋)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
小题1:说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5分)
小题2:《宋四家词选·序论》说:“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试简析本词“变温婉,成悲凉”的风格。(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运用了夸张(也可答比喻)手法,充分表达了对心爱的人的一往情深,烘托了相思难熬的气氛,增强了爱情词的艺术感染力。(5分)
小题2:上片写闺中少妇春夜梦见当年与心爱的人分别相送时的情景,写得情凄意切,感兴淋漓;下片写与心爱的人长久离别,不能见面,又无音讯,只好以泪作水,汇流成河,流到心爱的人的身边了!写得形象生动,细腻感人,体现出“变温婉,成悲凉”的风格。(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只好以眼泪作水,自离别以后,流的泪水,汇流成河。这由泪水汇成的河流,也早可以流到心爱人的身边了!描写得多么形象生动,维妙维肖,细腻感人。由于作家的笔触深入到描写对象的心灵深处,把握住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境,捕捉住足以代表情人之间别离苦闷的特定特征,因而塑造出有个性特征的动人形象,从而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小题2:辛弃疾一生写了许多“大声镗鞳”的抚时感事的词章,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语),其中颇有不失为优秀的篇章,这首《清平乐》,便是其中的一篇。
词写一个闺中少妇,与所爱的人,一别经年,音讯全无,生死未卜。是所爱的人变了心,还是发生了什么意外?上片,“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写这个闺中妇人,春夜做了一个梦,梦见当年两人分别相送时的情景。她待要找寻玉钗分一半与所爱的人做纪念时,惊醒过来,“才知是梦”。写得情凄意切,感兴淋漓。
点评:本题最大的特色在于选取了豪放派代表作家的婉约诗歌,这有利于考生全面了解诗人,同时对那些先入为主,不深入理解分析诗歌的人是一个很好的考验。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诗句,回答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不遇。”(吴大受《诗筏》)道出了此诗妙处。对此诗的写景抒情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
2.首联写所见所闻,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颔联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正午时分,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颈联写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尾联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抒发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题目。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孽①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②。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③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龚鼎孽: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②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③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小题1】纳兰性德在词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两首诗词都写到 “梦醒”,这两处“梦醒”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整首词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描绘了塞外冬夜天地空旷苍茫的景象,又想象与妻子在一起的温馨快乐的梦境,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描述1分,答出虚实和对比2分,答出思念亲人1分,答出悲凉寂寥1分。答借景抒情酌情给分)
【小题2】(6分)纳兰词写梦境与梦后之境形成强烈对比。(1分)梦中是与爱妻共度美好时光,而梦后则是塞上苦寒荒凉,(1分)更突出了眷念妻子,怨恨别离的情怀;(1分)龚诗则托物言志,表达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苦闷寂寞之意,(1分)“梦醒”时分,正是他心境的写照,(1分)借梅花表达思乡之情,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求分析词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其实,就是看一下文中是如何叙写的“情”的,根据词中“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一句,可以读出是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形成对比,借以表现词的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这是一道诗词比较鉴赏题,分析各表现了什么感情,需要结合诗词句子。纳兰性德一词,结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龚鼎孽一诗,结合“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一句,归纳概括分析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