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请将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不超过26个字。(4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参考答案:
语文“人技”、“人格”、“人生”三重教育教给学生真善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西望夏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前赤壁赋》)
(2)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22.
(1)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仔细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消息:2010年11月7日《南方日报》讯:广州公共交通不再全民免费了。昨晚9时30分,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从明天零时起转变亚运期间公共交通优惠方式。因近日搭乘公交人数激增,而公交运力有限,故将全民免费改为发放现金交通补贴,全市地铁(包含广佛线)、公交线路及轮渡恢复收费。广州市交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给市民造成的不便表示歉意,希望市民给予更多的谅解和支持。
背景:2010年10月27日广州市正式公布:在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46天里(11月1日至29日、12月5日至21日),剔除13个双休日和3天新增假期后的30个工作日里,市民都可免费享受公共交通服务。全市所有公交、地铁、水巴可免费搭乘。广州市交委表示,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不需要刷卡或投币,也不需要出示任何身份证明,即可免费乘车。
消息一出,即引起网络热议,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部分网友的意见,请你分别以网友(3)(4)的名义针对这一新闻事件另选角度写两条评论,注意用语文明。
网友评论
网友(1):现金补贴更实惠,赞一个!
网友(2):标新立异,只想政绩,好大喜功,不顾后果,太儿戏了!
网友(3):?
网友(4):?
参考答案:示例:①知错能改,善莫大焉!②朝令夕改!又是拍脑袋的产物吧,望政府科学决策,三思而行!③市民素质有问题,太爱贪小便宜,公交免费,还不挤爆?④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主动致歉,有诚意,有进步!……?(每条3分;只有陈述,无观点无看法无针对性,不得分;与例句重复或两条意思相近,酌情扣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选做题)题解多是对文章的题目和内容进行的概括性的解释。从下面提供的文章篇目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写一则课文题解,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示例:《别了,“不列颠尼亚”》 ?
这是一个特殊的事件,它标志着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正式宣告了港英统治的结束,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灿烂的紫荆花区旗飘扬在中国香港的上空。《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提供篇目:荀子的《劝学》?
鲁迅的《祝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劝学》这是一篇告诫的“劝学”,它旗帜鲜明地告诉人们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一篇委婉的“劝学”,它劝导人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劝学”,它具有论证上的逻辑美、语言上的形象美、对比中的立体美、文气上的贯通美。 ?
示例二:《祝福》这是一个凄凉的祝福,这祝福在冰冷的世界里令人疾首蹙额;这是一个冷漠的祝福,这祝福在其言冷语中扼杀了一个无声的生命;这是一个麻木的祝福,这祝福在没有知觉的黑暗中自生自灭。(答案不唯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关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画线处朴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4分)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 ① ,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② ,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
答:① ②
参考答案: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 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要准确在画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就一定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去做,即根据上下文。第一处,前一句话是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横线前的内容是“情是诗的内容”,横线后有“义”是诗的社会效果。可见横线上的对象应是言和声,再根据“情是诗的内容”,就可以得出“言和声是诗的形式”的结论,答案也就有了。第二处也应做出这样的分析去解决问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