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6 07:58: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按顺序排列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学借文字表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菠有凝
炼。
②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③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
④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⑤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A.②④③⑤①
B.④③⑤①②
C.③⑤①④②
D.③⑤④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⑧引出话题;⑤提出中心论点;①④对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而④是对①
的概括;②是对①④的事实论证。
点评:本题考到了连贯题中常用的方法:话题一致、前后照应,是一道较好的连贯题。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诀巧 磨砺 赝品 浅尝辄止
B.赦免 落寞 蓬蒿 好高鹜远
C.哂笑 自诩 告罄 倍道兼程
D.辍学 倩影 消弭 功亏一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巧—窍;B项,鹜—骛;D项,匮—篑。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贪污受贿是犯罪行为,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他虽然法纪观念淡薄,但也       于连这样的道理都不懂。
②为了       苏格兰的独立势头,卡梅伦四处奔走,呼吁苏格兰人要“爱国”,并且承诺向苏格兰地方政府下放更多       
③9月24日上午,“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争议诗人”周啸天将       中新网,就网友关心的“跑奖”、古诗词写作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等问题作出回答。
A.不至遏止权利作客
B.不致遏止权利做客
C.不至遏制权力做客
D.不致遏制权力作客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辨析近义词,必须要从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一定要切合语境。“不至于”指不会达到某种程度;“不致”,不会引发某种后果,一般后面不接“于”。“遏制”是及物动词,做“制止、控制”讲;“遏止”是不及物动词,用力阻止,常用在否定句式中,不带宾语。“权利”指依照宪法给予人们应享受的利益,对象指公民、法人,也指国家、企事业单位等,如自卫权利、科研权利、保卫人民权利;“权力”指在权限内一种可以统治、管辖、支配别人的权柄。“作客”,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哲学的追问是指向神秘的,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人生,哲学都欲追根究底,这就是所谓终极关怀。在这一点上,?。然而,哲学却不肯满足于不容置疑的信仰,而要求对问题做出理由充足的回答。在这一点上,?。灵魂的提问,而让头脑来解答,这是哲学本身所包含的矛盾和困难。?。正是这一点结合了两种对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为比宗教和科学更加伟大的东西。
①哲学与宗教相似?②哲学与科学相似
③哲学又和科学一样 ?④哲学和宗教一样?
⑤哲学面对科学,敢思宗教之不思,又立足宗教,敢疑科学之不疑
⑥哲学面对宗教,敢思科学之不思,又立足科学,敢疑宗教之不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文段所陈述对象是哲学以及哲学宗教、科学的关系。据下文提示“信仰”并与之对应,第一空选填①;与上文“作出理由充足的回答”相应,第二空应选填③;第三空根据与全文照应,“宗教”在前、“科学”在后,应选填⑥。做这类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的角度一致性,内容的前后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作为本则消息的结束语填在空格里。(3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家认为分子的气味是由分子的结构所决定。然而,以香水为例,在香水分子被制造出来之前,人们往往不能判断其气味,而必须在成千上万个结构相同的分子中来选择正确的气味,而这正表明分子结构决定分子气味的理论存在漏洞。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一项最新的研究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纳米级上对分子振动做出改变,即用更重的氢同位素重氢来替换了麝香分子中的氢原子,在其分子结构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改变分子的振动模式。实验的结果让人吃惊:麝香发出了和原来不一样的气味,这也意味着人们的嗅觉能够感应到纳米级的分子振动。这个实验证明:
□□□□□□□□□□□□□□□□□□□□□□□□□□□□□□


参考答案:分子气味受其振动模式影响(2分),由其结构决定说法不准确(1分).


本题解析:答题时,要先速读文段,整体感知内容,然后根据上下句来做出答案。从麝香的实验的文段中,可以找到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如分子结构不变,改变分子的振动模式,实验结果是气味改变,所以,可以得出分子气味受振动模式影响;从而证明文段的开头的观点“分子的气味是由分子的结构所决定”是不准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