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6 08:02: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作文题(70分)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密切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生活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首先,所给材料部分,由自然界的绿色(实)过渡到生态环保的绿色生活的时尚理念(虚)。可见,下笔选材时,呼应时代主题,写生态、环保、新鲜、健康、原生态、能再生、低污染、低成本等可持续发展的设想、措施、行为,践行绿色生活,才最切题。其次,“绿色生活”还有另外一个拓展方向,其关键在于敏锐把握“绿色”的多重含义。“绿色” 是植物的颜色,有生命和希望的含义,有“健康”、“和平”之意,绿色生活可以是生机勃勃的生活,充满激情的生活,也可是和谐的生活等,在这些具体的方面,又可以展开无限联想和想象。再次,绿色生活,可以是理想中的生活。今人在希冀,古人也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在思考,世人也都在追求。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这不就是孟老先生一生追求的“绿色生活”吗?再如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向世人揭示的“绿色生活”等。总之,无论是现实中的“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时代号召、“创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抑或是古人的竹林生活;无论是梦想还是践行着,都可以入文。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以“我把?留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根据“自己熟悉、有把握、便于创新”的原则,在题目横线上填写相应词语,如“我把心留在了九寨沟”,“我把青春留在了书山题海”,或其他;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700字;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话题:学会生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报告《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中有一段话: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各种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新的教育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蕴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也就是说要使人们学会生存。
请以“学会生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例文一
学会生存
(一)
非洲有一种叫艾虎的小动物,当它把孩子养到基本能够独立生活时,便毫不留情地将其轰出家门。孩子如果不肯走,艾虎父母就会狠心地将其咬走。
动物尚且懂得学会生存的重要,更何况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呢?在很大程度上,学会生存要比直接得到物质援助有用得多。别人送你一条鱼,只够你饱餐一顿;若别人教会你如何捕鱼,你岂不是享用一生吗?
在学习上,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的精神固然可贵,但若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事倍功半。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有人估计,近30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的总和大概是过去两千多年的总和;到2050年,人们所运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而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可见,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关键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历史的发展,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
学会生存是生存的前提。
(二)
有人说:“鲨鱼之所以能成为海上霸王,完全得益于它最大的缺陷——没有鳍。”我完全同意这种观点。正是因为鲨鱼没有鳍,才促使它不停地游,否则它只能成为海底的一堆废物。鱼,没有鳍是可悲的,但鲨鱼却并不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敢于在逆境中磨练自己。
无可否认,环境对于人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人并不一定只能听天由命。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有句格言是这样的:顺境中的笑脸容易被遗忘,逆境中的笑脸才让人刻骨铭心。
竞争的社会会造成人心理的畸形,席卷而来的挫折、困难也许会让人痛苦颓唐,但是你想超越别人,你就得应付与承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逆境中磨练自己,才是生存的完整过程。
(三)
一群羚羊正面临着两只猎豹的威胁,它们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井然有序地围成一圈,将两只猎豹包围其间。每只老羚羊身上都驮着一只小羚羊。恶战开始了,羚羊一上一下用强有力的前蹄踢着猎豹。包围圈越缩越小。最后,两只猎豹葬身在羚羊蹄下。
在强敌面前,动物往往显得很冷静,团结一切力量,度过难关。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国家,每个部门,每个人都面临着被竞争淘汰的危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齐心协力,优势互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欧共体的成立,企业联营兼并,强强联合,股份制的兴起……事实表明:只有力量强大了,才能叱咤风云,因此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一个人在面临巨大的挫折时,往往孤掌难鸣;几个人出谋划策、同舟共济,才有希望化险为夷。
学会合作是学会生存的重要方面。
要生存就得学会生存,要学会生存就得处理好环境与自身、竞争与合作等各种关系。我们是肩负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的一代,懂得如何生存尤为重要。我们确信:我们将是21世纪世界的主角,历史的焦点将汇聚在中国这片伟大的土地上,
因为这里将会出现—批生存、竞争的强者。
评点:本文以智者的口吻讲述了三个故事——艾虎教子有方、鲨鱼境求生、羚羊合作脱脸,通过故事里的事,又联系新形势下热点问题,展开精辟的分析,水到渠民地点明寓意。这种借师发题发挥的写法,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深度和力度。


本题解析:
写作提示:这个话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与个人、社会、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写作空间。构思时要认识到“学会生存”早已从钻木取火、人与自然的直接搏斗中走出来,演变为更为复杂的求立足、求发展的方式,应赋予文章以鲜明的时代特色,立意上体现出积极的价值取向。
话题作文写法灵活,可记叙,可议论。记叙时除交代清事件的过程外,还要从材料中挖掘出一点内涵,最好有画龙点睛之笔。可以采用对话体、日记体、故事集锦式等来增强作文的生动性;如果不写个人的生活经历,可运用借物喻人或拟人化的手法。议论文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按“为什么要学会生存——怎样学会生存——学会生存对未来发展的意义”这一思路展开,可以对民族历史的程加以观照,也可关注个体自身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我最欣赏的一位同学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你“最欣赏”他(她)哪一(几)点?出众的才华?为人的真诚?还是学习上的坚韧不拔?动笔之前一定要明确,方可有的放矢。可以集中突出一点,也可写几点,分而述之。要让人物自己通过具体事件或生活场景中的一言一行,展现其性格魅力和思想品质中的闪光点。
对他(她)的欣赏、赞美,是贯穿全文的情感。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