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8-06 08:05: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2)《诗经·氓》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3)李白的《蜀道难》中,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几句诗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4)有人评论陶渊明之诗“写其常情,不事雕饰,语圆而气足,简而意尽”,《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等诗句,就体现出陶诗这一富有独创性的特征。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悠,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其他题  写出空缺的句子。
(1)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抑为之不厌,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谓云尔已矣。
(4)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8)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_____。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也。
(12)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
(13)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由人乎哉?
(15)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其他题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6小题,6分)
小题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题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3: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小题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小题5:然后以六和为家,崤函为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小题6:寄蜉蝣于天地,??,哀吾身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小题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8:??。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