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6 08:13: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补写出下面各句的空缺部分。
(!)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枝,不禁感慨地说:“真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回答,如还能引用其他诗人描写雪景的诗句,可加分),你知道的其他诗人描写雪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元日》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诗句艺术地概括了年复一年辞旧迎新的春节景况。
(3)江泽民同志在澳门回归庆典讲话中引用唐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关心思念之情。
(4)崇俭反奢,历来是我国诗文中的重要内容,《左传》中有“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的句子。请再以“俭与奢”为话题,写出司马光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身教重于言教。对此,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指出:“其身正,?;其身不正,?。”


参考答案: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
(2)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3)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
(5)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请将这两首诗的尾联作简要比较,谈谈其在立意上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相同的是:这两联诗都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惆怅之情。不同的是:这一联诗的牢骚似乎更甚,说得也更露骨些,愤激之情溢于言表;而王昌龄则说得更为婉曲蕴藉,更为优柔舒缓。


本题解析:(在比较鉴赏时首先应注意到王昌龄和刘长卿相同的被贬遭遇,从“诗言志”出发,可见他们的主旨基本相同;再从遣词造句上的差异,以区别其不同,然后就可以作出回答。注意王诗既是对谗毁的蔑视,又是对自身洁白无瑕品质的自誉,更塑造出孤介傲岸的自我形象,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赠别诗。)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试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清人沈得潜说“唐人绝句有余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作者送别朋友时的情景,从中选择一个字加以赏析,来印证沈氏的说法。


参考答案:
选择一字分析的入情入理即可。例如:“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入”字,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出人入舟;“凉”字,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里的感受。


本题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功名万里”指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此处用典,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斯文”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此处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
B.“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这两句用比喻修辞叹时光如电,人生易老。出自《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C.“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员增多,所以道路上处处可见,树林中何曾遇见过。
D.“至今寂寞彭泽县”,全曲点睛之笔,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赞颂了陶渊明是历史上心口如一真能归隐园田的少数高士之一。
(2)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的主旨,加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为官者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我逐,斯文已荡然无存,没有人会想到国家百姓及礼让品格,讽刺官场之人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丑恶嘴脸。?
(3)“至今寂寞彭泽县”句中的“寂寞”和“功名万里忙如燕”中的“忙”字,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许多人都叫着“便休官”,可也没见挂冠归隐的彭泽县令陶?渊明这里热闹起来,陶渊明这里越寂寞,官场那里越忙碌。“寂寞”与“忙”的对比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标榜清高而实际醉心名利的为官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3分。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这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本题解析:
这诗写离别之情,全用景物烘托,气氛渲染。诗中景物凄迷,色彩黯淡,钟声哀远,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轻纱帷幕后面,触之不能及,味之又宛在。且这种感情不仅从一景一物中闪现,而是弥漫全诗,无时不在,却又无处实有,无时实在,使诗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深沉的韵致。 
诗的首联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有了这样浓郁饱满的感情积蓄,五六两句才轻轻点出“离思”二字,象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按说诗写到这里,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然而没有。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这小鸟,从“独”字看,是失群的;从“下”字看,是归巢的;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的。既是失群的小鸟,你能睹物而不及人吗?既是归巢的小鸟,你能不想到它尚且有一个温暖的窠巢,而为诗人兴“断肠人在天涯”之叹吗?既是飞往广陵方向的小鸟,你能不感到诗人的心也在跟着它飞翔吗?而且,鸟归东南,离巢愈近;人往西北,去亲愈远。此情此境,岂止诗人难堪,读者也不能不为之凄恻!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与诗人同时发出深沉的一问:“广陵何处在?”这一问,怅然长呼,四野回响,传出了期望回答而显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写出了想再一次看见亲故而终于无法看见的心理状态。而正在此时,声声暮钟,不断地、更深沉更晌亮地传到耳边,敲到心里;迷蒙雨雾,更浓密更凄迷地笼罩大地,笼罩心头。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辨识字形》考..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