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6 08:13: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问题:上片写“观潮”,下片写“弄潮”。请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简要说明结尾两句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以梦中的复现与梦醒的惊寒,从侧面对“观潮”“弄潮”的壮观场面作渲染、烘托,更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感与词作的感染力。


本题解析:题目指明了答题要从“艺术手法”角度进行。结尾两句写梦,这在古诗文中比较常见,以梦境(幻境)反衬现实,或以梦境寄托某种追求等等。上片开头即写“长忆”的是“观潮”,可见这首词通篇回忆往事。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宿龙宫滩
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注释: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韩愈任监察御史时,因长安附近饥旱,上书请宽免灾民租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韩愈曾由阳山沿江赴连州府述职,夜宿龙王宫。
小题1:诗的前两联写出了龙宫滩水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最后一句作者说“一半是思乡”,那另一半是什么?试做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写出了龙宫滩水流湍急。(1分)②首联道出湟川三峡水流湍急,浩浩荡荡。“抑更扬”三字形容怒吼的河水冲击滩头的节奏声。(1分)③颔联描写奔腾的河水好像激电一样迅猛,白色的浪花好像浮霜一样,令人神往。(1分)
小题2:①另一半是忧民或感怀遭遇。(1分)②诗人在“午夜梦回”中,联想自己为民请命,因谏被贬,从此忠言难进,人民遭殃,愤懑之情,含蓄不露。(3分)(其他答案,只有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可先从总体上把握龙宫滩的特点,然后根据关键词语“浩浩”“汤汤”“抑更扬”“激电”“浮霜”来分析作品的意象,组合成了怎样的意境,进行概括性的说明。然后对前两句进行翻译即可。
小题2:前两联写龙宫滩水流湍急,反衬作者孤苦漂泊的形象和凄怆心情。后两联道出当时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半夜里一觉醒来,孤灯生晕,夜雨送凉,这凄清的情景,怎不令人浮想联翩,愁思万缕。尾联是说异乡作客,不禁引起“去国怀乡”之思,是全诗的中心,点出所思。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5分)
小题2:造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寒风萧瑟,满目荒凉,(2分)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充满肃杀之气(2分)的边塞战地(1分)风光画面。
小题2:(6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2分)“燕然未勒”指战争没有取得胜利,“归无计”指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2分)(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2分)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意境概括的题目,首先找到意象,然后概括共同特征,意象主要有“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特征是萧瑟凄凉。
小题2:这是一道概括诗歌主旨的题目,主要原因就是“燕然未勒归无计”,然后结合诗句进行详细分析,因为战争没有取得胜利,所以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
海 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姓卢,名莫愁,貌美如仙,爱好歌舞。
②梁广:古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小题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5分)
小题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2分)?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衬托。(2分)那美丽勤劳能歌善舞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4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题干中描写的海棠的形象为叶茂花美、姿态娇柔,宛如娇羞的少女。诗句中符合海棠这一形象的很明显是三四句,“秾丽”“娇娆”“欲开时”这两句通过这些关键词把海棠花的妖娆妩媚姿态描写的淋漓尽致。答题时,可结合着这些关键词来分析作答。
小题2:此题可根据诗歌中的关键词加以联想和想象,“临窗懒”“点笔迟”形象的表现了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很明显运用了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通过衬托,把海棠花的美丽和风韵表现出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这首词中介绍了词人哪些活动?抒发了此人怎样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春光图。词人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例并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人活动:乘兴闲游,欣赏春光。抒发的情感:欢快轻松,怡然自得。(意对即可)
2、(1)动静结合,静的百花、动的虫鸟,交相映衬,渲染出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
  (2)远近相间,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从而描绘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
  (3)排比,上片结尾处花儿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烂漫,下片结尾处虫鸟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的生机勃勃。  
  (4)敷设色彩,用桃花的红艳、李花的雪白、菜花的金黄渲染出春天的色彩缤纷、盎然生机。(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