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8 00:12: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找出划线词与其他三项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 )
A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尚后竟失边和,如超所言
C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D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形容词意动用法(B C D 为动词使动用法)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因为他的学识,?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记》一忆书。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
A.不仅还虽然但写照反应
B.既又即使也映照反映
C.不仅还即使也写照反映
D.既又虽然但映照反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2004年2月22日,英国《星期日快报》报道说,本·拉丹目前被围困在巴基斯坦西北与阿富汗接壤的山区。此消息刚刚出炉,记者们___________采访了美国国防部发言人。
(2)市场上保健品五花八门,实际效果__________怎么样,人们无法辨别。
(3)但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_______________高、_________强烈、_________有集中性,因此就 __________带普遍性。(填同一字)
A.随后终究更
B.随后究竟越
C.随即究竟更
D.随即终究越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随即”所表示的时间非常短促,有强调“立刻”的意思;“随后”则侧重表示在时间上前后相承。所以(1)句应为“随即”。“究竟”指毕竟,到底,着重表示追究,用于疑问句中,有追究意味,或用于陈述句中,表示不管条件怎么样,事情到底还是这样;“终究”指终归、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说明结果的确定性,着重表示语气。结合语境,(2)句宜选“究竟”。“更”“越”都能表示程度深。但“越”表明程度因某一情况或时间的推移而加深;“更”用于比较两种或几种事物性质、状态的差别。因(3)句含比较的意味,所以应选“更”。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规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这是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这表明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例如,?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会改变出现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现的数字,?,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霍金《宇宙的未来》)


参考答案:即便?如果?就?否则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___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因此,______,______,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A.遏制    次序   时时在意,步步留心
B.遏制  秩序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C.遏止秩序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D.遏止次序时时在意,步步留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遏制”,制止、控制;“遏止”,用力阻止。①句中“环境恶化”应该控制,所以选“遏制”。“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次序”,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②句中“维持”的应该是“秩序”,而非次序。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