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千上万的蜂儿携带着它们的尖刺气势汹汹地杀来。可漫山遍野的植物却绽开了它们的“笑脸”——用一簇簇娇艳的鲜花来迎接这些不速之客。结果,一副和谐、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出现了:蜂儿在植物间忙忙碌碌,替它们采花授粉,而植物又提供芳香的花蕊,让辛勤的蜂儿酿蜜。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包容成就旖旎春光
漫山遍野的植物用笑脸接纳杀气汹汹的蜂群,成就了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坚而不摧的蚌用柔躯接纳硬砾,成就了晶莹剔透的珠石;坚挺如铁的树干用挺拔接纳柔藤,成就了藤树相依的奇美……面对异物,用“武器”还是“笑脸”?对某些事物,包容成就旖旎春光。
他,是年纪轻轻就能玩转软件的天才少年,甚至破解了数款苹果产品的程序编码;他,是桀骜不驯的苹果公司总裁,数次为那个专给他捣乱的少年头痛不已。当有一天,二者相遇,面对这个玩世不恭的挑衅者,乔布斯会如何选择?它可以痛斥少年,可以控告侵权者,可以举起“武器”——但是,他选择了包容。乔布斯友好的态度以及他提出的优厚的条件打动了少年,最终,他成为苹果旗下专管编程的程序设计师,为苹果公司的未来开辟了新的天地。试想,倘若乔布斯采取另一种策略,可还会有如今强大的编程师为公司保健护航?包容,成就了企业的旖旎春光。
他,是脾气火爆、行事不羁的铁相;他,是权威至尊、高高在上的国王。当铁相纵横政坛,国王何去何从?面对这个兼具霸气与才气的首相,英王乔治六世选择了包容。他包容丘吉尔的强硬性格,竭力维护这个坚勇果敢的首相。二战时,正是君臣之间完美的搭和,才成就了战事的胜利,成就了英国崭新的时代。乔治六世的包容,让丘吉尔在其逝世之际为他挥泪写下“勇者无敌”的悼词。是的,乔治六世是当之无愧的勇者。他从不用“武器”来应对丘吉尔,反之,用“笑脸”谱下君臣协奏的华美乐章。包容,成就了国家的旖旎春天。
而如若用“武器”去打击本可以协调的“外来优势”,以针锋相对代替笑脸相迎,又会如何呢?
他,是风度翩翩、才华出众的将领;他,是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军师。他的羽扇纶巾若能携手他的古琴空城,那该是多么美妙的图景!可周瑜只当孔明是仇敌,是利刃,他不可能战胜得了自己!“既生瑜,何生亮”的背后,有多少人扼腕叹息。他,是饱读诗书、才高八斗的学者;他,是维护专制的皇帝。本可以中用于谦巩固统治的他,却唯恐此人对他不利。最终,一代耆宿颠沛至死,而他的王朝,亦江河日下……
也许,入侵者是一柄好剑;也许,挑衅者能助你一臂之力。本可互利和谐,何必兵戈相见?
包容,成就旖旎春光!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三个句子组成,第一、二两句分别写了“植物”在受到外来侵犯时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有些植物会动用自身武器进行自卫,而有些植物却展开了他们的“笑脸”,一二句之间用“然而”形成转折,语义的重点落在后面,包含了较为明显的倾向性,第三句是第二句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有了“笑脸”才形成了“和谐、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第二句和第三句形成某种关系,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或者条件关系。只有准确地把握好这种关系,才能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材料中的第一句又与第二句形成一种对比,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们”或者“事物”对待不同问题所采取的不同方式或态度。根据第一二句之间的对比,有同学可能立意为“我们要正视对手(敌人)”,“尊重对手(敌人)”等。由于原材料中涉及到的内容,也没有明确地指向说“外来侵犯者”或“气势汹汹地杀来”的就一定是对手(敌人),这一立意只能说一般。不如确定为“态度”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更为符合题意。根据“满山遍野的野花展开笑脸”,可以确立出“宽容”“友善”“包容”等立意,这些都能比较好的把握材料的内涵和文本的倾向,较为符合题意。但理解为“乐观”则不妥。根据“和谐、宁静、美丽”等自然景象确定立意为“和谐”也较为符合题意,但理解为“成功”等就有些偏离了材料内容。根据“蜂儿----------酿蜜”确定立意为“共赢”“合作”等,也能符合材料意思。以上立意无论写哪一种,都必须阐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写“态度”、写“包容”、写“友善”,都必须落实到结果上来,是“态度”带来了“和谐、共赢”,是“友善”、是“宽容”形成了“和谐共赢”这种美好的景象。这样的审题立意确定为切合题意,属于一类卷。如果只写了“态度”“友善”“包容”“宽容”等话题,没有阐明这种关系的判为符合题意,属于二类卷,如果写了“乐观”“笑脸”“对手”等有些偏离材料内容或者根本不涉及原材料内容,有明显套作嫌疑的判为基本符合题意,属于三类卷。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
猫头鹰和它的孩子
波兰寓言
猫到林中捕鸟,碰到一只猫头鹰。猫头鹰问他:"亲爱的大哥,你到哪里去呀"。
"我去林子里捕鸟吃。"猫答。
"啊,猫大哥,千万别伤害我的小孩子。"
"你的孩子长得什么样,这个你可得让我知道。"
"我的孩子呀,长得最漂亮。"
"知道了。"猫认真地回答,猫头鹰放心的飞走了。
猫在矮树丛中找来找去,鸟巢中尽是一些美丽的小鸟,猫都怕是猫头鹰的孩子而没有下口,最后,发现一群长得非常难看的小鸟,于是,猫放心的饱餐一顿。
猫回家的路上,又碰到猫头鹰。猫说:"你放心吧,我吃的是最丑的鸟。"
猫头鹰回来一看,他的"漂亮"的孩子一个也不见了,窝里还有几根猫的胡须。
这则寓言中的猫头鹰给你怎样的联想和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00字以上。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通读故事可知,小猫头鹰之所被猫吃,主要原因是猫头鹰对自己孩子的描述表达不清楚,为什么表达不清楚?猫头鹰妈妈对自己孩子的描述是“漂亮”,而事实是是“丑”,是什么原因导致猫头鹰妈妈不能客观地描述自己的孩子呢?是因为猫头鹰妈妈带上了个人情感色彩。这是一个寓言故事,由此联想到社会现实,说明父母常常因为受情感因素(或过分溺爱,或认识不足,或自我不清醒)的影响,不能客观真实的看待自己的孩子,或者面对孩子的问题。根据提示语(这则寓言中的猫头鹰给你怎样的联想和启示)的要求,立意必须从猫头鹰的角度进行作文。参考观点:1.母亲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其实对孩子是伤害。2.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猫头鹰是鸟类中最丑的),粉饰缺点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悔恨。3.带着自己的个人情感去看问题,去处理事情,只会一叶障目,不利于事情的处理。4.也可以从学习、生活以及治国等各个方面加以联系,符合材料意思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仔细观察具有当地浓郁特色的一处建筑物,尝试写一则考察性的科学小论文,阐述一下该建筑的特点,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蚂蚁在夏天时就为冬天作打算,积极地储备过冬的食物。蚂蚁在整个夏天会为冬天准备多少食物呢?竭尽全力储备尽可能多的食物。更有意思的是,在寻觅食物的过程中,如果它们奔向某个地方,而你想设法阻止它们,他们就会寻找另一条路线。它们或往上爬,或向地下钻,或者绕行,直到它们寻找到另一条路线。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清代李密庵在他的《半半歌》中说:“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鞭稳便。”无独有偶,德国哲学家尼采亦曾作诗谈“处世之道”:“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
这是一种追求“半”的人生哲学。但是,生活中追求“全”的也大有人在。
请以“半与全”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作文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思辩性很强的关系型作文题,重在检测考生的理性思维。关于“半与全”,可有如下思考:?
一、要追求完美,但不苛求完美。“全”是一种目标,是一种坚持,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精神。许多有成就的人,是在不断地追求“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到达了人生的新境界的。如果说“全”是一种完美,那么“半”就是适度。“半”的哲学在于它的知足,在于它的自省,在于它的与世无争。?
二、“半”也是相对于自己的“全”。“半”是留有余地,是一种适度的放弃。“半”并不是残缺,并不是委曲求全、退而求其次。相反,它是一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一个人无论到哪里,做什么,只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时刻感受到那份简单纯粹的欢乐,这何尝不是相对于自己有限实力及周围有限条件的一种完美呢??
三、“半”是“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全”是“半”的完美结合。“半”是一种心态,一种清楚认识自我的心态。追求“半”,人生变得更轻松,因为你在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人生每一步都变得更坦然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半”的积累,“全”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四、得到完美,并非就得到了“美好”;得到“半”,并非只得到了缺陷。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我们必须让自己的心态永葆乐观,换个角度想,“全”即是“半”,“半”即是“全”。即使是“半”,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它转变为“全”。许多人只看到“全”的美好的一面和“半”的有缺陷的一面,这是不全面的。?
五、有“半”的心态,可冷静面对成败,怡然享受人生;有“全”为追求目标,不至不思进取,蹉跎一生。常人处世,是追“半”即可,还是应有大志,凡事求“全”呢?在我看来,人应有“半”的心态,“全”的追求;生活上追求“半”,事业上追求“全”。以“半”为心态,坦然面对风雨,上下留余地,这样不急、不躁、不烦、不慌;以“全”为追求目标,每为一事必求其全,精益求精,可以获得成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