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8-08 00:33: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小题1:潦水尽而寒潭清,?。?(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2:茕茕孑立,?。?(李密《陈情表》)
小题3:登东皋以舒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小题4:?,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小题5:?,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6:?,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小题7:吴楚东南坼,?。?(杜甫《登岳阳楼》)
小题8:星垂平野阔,?。?(杜甫《旅夜书怀》)
小题9:?,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小题10:??。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2、单选题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继“永州八记”之后的又一佳作。
B.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有《嘉



3、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小题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韩愈《师说》)
小题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小题3:不违农时,??。??,鱼鳖不可胜食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4:??,雄飞雌从绕林间。??,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4、单选题  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女神》首先体现着的是一种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大胆叛逆精神。诗人作为旧时代的逆子,站在新时代的顶峰,以无比强烈的情怀和恢宏的气概,呼唤着二十世纪革命风暴的来临。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D.《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E.《哈姆莱特》这部悲剧中,最令哈姆莱特难受的倒还不是没能继承照理来说应由他继承的王位,而是母亲乔特鲁德很快就忘记了和老国王的恩爱。



5、其他题  默写。
1、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3、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
4、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
5、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
7、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8、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1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
1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