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8 00:57: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清华大学有关自主招生调查统计表,然后回答问题。(4分)

(1)根据图表内容,得出结论。(不超过26字)
(2)针对自主招生的现状,提出一条具休的建设性意见。


参考答案:⑴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的“寒门学子”处于劣势。 ⑵示例:要尽量增加农村学生在自主招生中的名额;有必要采取多元的录取方式;对农村的“寒门学子”可适当降分录取。 (4 分,每小题各2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这是一道表文转换题,此类试题的一般考查内容一是得出结论,二是提出建议。此类试题的解读流程是:源信息(图表)→ 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表格显示著名高校自主招生总额中,大中城市占比远高于小城市,尤其高于村镇,一般这种调查表格就是为了反映某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所以从问题角度看,结论应该是:农村学生自主招生录取比例明显不如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学生。第二题关于建设性意见方面,就是要提出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要解决这一问题,当然是在没有改变教育现状的前提下,只能划定农村学生的保护比例,通过降低录取农村学生的门槛等方面去解决。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句子中文言句式特点相同的两句是( )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④都是状语后置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徇私循规蹈矩耽搁惮思竭虑
B.匮乏金碧辉煌涣散焕然冰释
C.贻误怡然自得怠慢百战不殆
D.果脯釜底抽薪复辙名副其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惮——殚,焕——涣,复——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dàng)天
B.(zhān)合
C.胡(zhōu)
D.(fěi)闻
(qǐng)刻 ?
(yǒu)民? ?
(nuò)大?
(kē)?
(tāi) ?
(fǔ)? ?
(cǔn)
(jué)强
(chà)海? ?
(duō)怪事?
(mèn)声闷气
(zhūn)谆教导?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右面是一幅关于小沈阳的漫画,请仔细观察画面,回答问题。
(1)请用简明的文字介绍一下画面内容。(3分)
答:                               
(2)请谈谈漫画的寓意(要求从两方面作答)。(2分)
答: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
1、 共三分,合乎一个要点得一分。
⑴男扮女装小沈阳右手拿话筒左手托着“五一劳动奖章”
⑵画面左侧还有许多奖向他飞来
⑶他笑着说:“当名人真好,这奖都找上门来了,嚎!”
2、寓意:一点1分,共2分。
⑴讽刺了某些单位颁发奖项的不正之风
⑵讽刺了有些人出名后洋洋自得的不健康心态
其他寓意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理解、分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