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8 01:09: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20分)
都江堰
余秋雨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悟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前不久我曾接到一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片,上面的头衔只印了“土木工程师”,我立即追想到了李冰。
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然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他没有料到,他想灌溉的沃土将会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将有大半充作军粮。他只知道,这个人种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继,命令自己的儿子作三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三个石人已经损坏,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一位现代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出土的石像现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小题1: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李冰是怎样评价的?(6分)
(1)?
(2)?
(3)?
小题2:“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作者在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6分)
(1)?(2分)
(2)?(4分)?
小题3:第四段作者写自己“曾接到一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片,上面的头衔只印‘土木工程师’,立即追想到了李冰。”作者产生这种联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
小题4: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写都江堰,赞颂了都江堰的倡修者李冰;呼唤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即当官就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实实在在为人民办事,才会受到人民的赞扬。
B.“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作者在这里采用拟人的手法,赞颂都江堰将不断造福于后人。
C.作者借一位现代诗人的诗句“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赞扬李冰忠于职守,至死不变的情怀。
D.作者“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表明了李冰的精神和政治取向将代代相传。


参考答案:
小题1:(1)他是一个实践科学家。(2分)
(2)他总结出的治水三字经、八字真言,直到二十世纪仍然是水利工程的圭臬。(2分)
(3)他只知道,这个人种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或答为: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2分)
小题2:(1)对比 (2分)?
(2)这样写突出李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下达筑堰的指令,表明李冰受到人民理解、尊重和赞颂的原因。(4分)
小题3:因为这位市长显现出与李冰一样的政治思想取向,即当官就是为民办实事,而不是靠官衔来吓人。(4分)
小题4:AD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B项作者赞扬的是修建者那种敬业和为民服务的精神,而不是都江堰不断造福于后人的功绩。
C项作者鞭挞现代官场中的某些人,早就丢弃了李冰的敬业精神,诗句是一种反衬,以李冰衬托那些人的低下。(4分)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节选),完成1——4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中“此”指代(? ?)
A.有限的几个生命?
B.有限的几个生命……作“流言”的种子
C.“流言”的种子?
D.“3·18”惨案中牺牲的烈士
2.作者用“煤的形成”作比,它的本体是_________。
3.解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表达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
A.反对徒手请愿?
B.不主张用请愿的方式向反动派斗争
C.反对请愿?
D.“3·18”徒手请愿没有什么价值


参考答案:1.B
2.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
3.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流血斗争有无数次,但历史前进还是缓慢的(意思对即可)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千里马证书?杨汉光
国王的坐骑死了,就叫伯乐帮他挑一匹千里马。伯乐说:“好,我这就去。”
伯乐来到千里马交流中心,租了一个摊位,挂起一条横幅,横幅上红底白字大书:“国王招聘千里马,待遇优厚。”应聘者立刻蜂拥而来,纷纷递上证书。伯乐接过证书,戴上老花眼镜仔细端详,每一本证书上都写着“千里马”三个字,还盖有又红又圆的公章。伯乐说:“我要验验你们的证书是真还是假。”他用手指蘸了一点口水,正要往一本证书上抹去,有一匹马就喊:“干什么?”伯乐说:“有些假证书上的公章是用电脑打的,虽然做得漂亮,可用的是墨水而不是印油,蘸水一抹就脱。”那匹马骂一声:“老东西。”一把夺过证书,掉头就走。众马骚动起来,有的昂起头:“哞——哞——”直叫。伯乐说:“我听这叫声就知道是牛。还有谁是冒牌货?赶快走吧,别让我逮住送给国王治罪。”应聘者吓得四腿打颤,纷纷抢回证书,争先恐后地逃跑。几头冒充千里马的肥猪跑得慢,在后面连滚带爬。冒牌的千里马刚走,就有一个背如罗锅的活物过来,自称是千里马。伯乐说:“我看你怎么像乌龟?”罗锅背说:“请看证书。”边说边递上一个红本。伯乐翻开红本一看,果然写着“千里马”三个字,还有红公章。罗锅背问:“怎么样?”伯乐说:“我要检验。”依旧用手指蘸了口水,按在公章上使劲一抹,那圆圆的红印丝毫不损。红公章旁边还有一个钢印,这还会有假吗?伯乐说:“想不到,你还真是千里马?”罗锅背说:“岂止是千里马,伯老师,你看我的特长。”伯乐问:“你怎么知道我姓伯?”罗锅背说:“伯乐相马,天下闻名,我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记住你的大名了。”伯乐高兴起来,就再次拿起小红本,翻到“特长”那一栏,高声念道:“登山渡水,如履平川。”罗锅背及时说:“稳比快更重要。”伯乐说:“不错不错,就要你了。”
伯乐把罗锅背带进王官,交给国王,国王吃惊地问:“这不是乌龟吗?”伯乐说:“是千里马,我反复验过它的证书了,一点不假。”
(选自《文化博览》2006年第1期)
4.作品写伯乐一开始识穿众多冒牌“千里马”的作用是什么?(4分)
?
5.一个艺术形象,如果能对生活现象作出概括,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或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就说这形象具有艺术价值。请简要谈谈作品中“罗锅背”或“伯乐”这两个形象所具有艺术价值。(5分)
?
6.有人建议将结尾改为国王最终识别出罗锅背就是乌龟,于是放逐伯乐并将乌龟处死。你赞成这种改法吗?为什么?(6分)
?


参考答案:
4.反衬(2分)“罗锅背”造假有方,骗术高明,能够博得用人单位或领导的信任(2分)。
5.(1分)“罗锅背”这一形象有这样的艺术价值。(1分)首先,“罗锅背”和众应聘者的手段和心态折射出的这样社会现实:某些人不学无术,企图通过造假手段达到目的;而有证书不代表就有真领。(1分)伯乐相马则折射出一个社会问题:选聘人才只看文凭,不重真才实学,往往给造假者可乘之机。这两个形象给我们启示:(1分)作为求职者,应注重自身素质提高,用自己的实际能力在社会上谋取一席之地,而不应在制假造假上心存侥幸。(1分)作为选人用人单位,应更新观念,变注重学历为注重能力,让人才能脱颖而出。
6.我不赞成这种改法。(1分)小说这样结尾戛然而止,能启发读者联想和思考(2分):相马不相“马”本身,而相“证书”,证书做得真,乌龟都成了千里马,伯乐居然还对它深信不疑(2分)。国王和伯乐的对话虽然简短,却令人深思。(1分)
我赞成这种改法。(1分)小说的结构显得完整(1分),且这样的结局更符合人们惩恶治奸的愿望(2分),造假技术再高明,只要领导者有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判断,终能识别真伪善恶(1分)。同时给社会上一些存有投机或侥幸心理的人以警示。(1分)


本题解析:
4、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对应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
5、此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 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作出评价”,对应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的第二点鉴赏评价D。
6、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应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的第三点探究F。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4~6公里的深海盆的海底,在东太平洋的克拉里昂断裂带与克里帕顿断裂带之间储量特别大,大约平均每平方米100公斤以上,总量估计可达30亿~50亿吨。锰结核是一种。它外形浑圆,一般是褐色的,往往以贝壳、珊瑚、鱼牙、鱼骨为核心,其他物质成层状生长,包裹核心,含有锰、铁、铜等20多种金属元素。到目前为止,关于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有多种说法。早期比较流行的是,大陆或岛屿上岩石风化后分解出的金属离子,被风或河流带入海洋。后来也有人提出,是海底火山、海底风化和水溶液为它提供了所需的金属元素。海水本身是盐类溶液,也可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供应源。宇宙尘埃等外空物质也能形成锰结核的元素供应源。近年来,海底多金属矿泉被大量发现,有人提出可能这些矿泉带来的矿物质才是锰结核形成的基本物质基础。?
在深水环境下,锰结核不停地生长,单体锰结核生长速度极慢,可全世界的锰结核增长总量十分可观。科学家估计,太平洋的锰结核一年之内生长的铜就可供世界用3年!?
关于锰结核的生长机理,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假说:一是自生化学沉积说,认为海底的PH值增高时,氢氧化铁会围绕一个核心沉淀,这种沉淀物可吸附锰离子并产生催化作用,促使二氧化锰不断生成。二是生物成因说,它的理论根据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锰结核的表面和内部细微构造时,发现结核表面有很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当其形成管子时,摄取了大量的微结核于壳内。三是火山活动说,认为火山爆发喷发出大量气体,伴随着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这些金属进入海水中后,沉淀出铁的含水氧化物,使锰和其他金属经过氧化富集、沉淀,形成锰结核。?
现在已经估计出,锰结核大约每千年生长1毫米,有的甚至每万年生长1毫米,其生长速度远远低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可是为什么锰结核没有被厚厚的海洋沉积物埋起来,还有待于人类去发掘。?
小题1:根据上下文,下列对“锰结核”的解释,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海中生物残骸为核心,其他物质层状堆积形成的矿石?
B.火山爆发喷发出的含金属元素的气体的凝结物?
C.表层含有大量二氧化锰、氢氧化铁等物质的沉淀物?
D.含有丰富的锰、铁、铜等金属元素的海底团块?

小题2:下列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锰结核一般是褐色的,在锰结核的“核”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层包裹一层,外形浑圆。?
B.锰结核含有锰、铁等20多种金属元素,它的表面有许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
C.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是大陆或岛屿的岩石、海底火山喷发的气体、本身是盐类溶液的海水以及宇宙尘埃等。?
D.锰结核的年增长总量非常大,但就单体的锰结核增长速度看,非常缓慢,远远低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
A.海中的氢氧化铁围绕一个核心沉淀,当海底的PH值增高时,能促使二氧化锰的生成,并最终形成锰结核。
B.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深海盆的海底,这与其金属元素供应源和生长机理密切相关。?
C.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气体,能将海中的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析出,形成锰结核。
D.锰结核的生长速度不同,体积大小不一,彼此相差很大,因他此无法估计锰结核的年生长量。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C
小题:B?


本题解析:
小题:A项,第一段中有“……往往以贝壳、珊瑚、鱼牙、鱼骨为核心”,可见此项说法太绝对;B项,火山爆发只是锰结核元素供应源的一种,且说法未被证实;C项,只是锰结核的生长机理的一种假说,不能用来作解释内容。?
小题:C项中列举的几个方面的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都是一种学说,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证实,不能把未然变为已然。?
小题:A项,原文中说“认为海底的PH值增高时,氢氧化铁会围绕一个核心沉淀”有因果关系;C项,在文中倒数第二段中关于火山活动说,可以找到依据;D项,在文中最后一段中说“现在已经估计出,锰结核大约每千年生长1毫米,有的甚至每万年生长1毫米”,据此可得出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复活》中“涅赫柳多夫第一次到监狱中探望卡丘霞”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第一次重逢的时候,涅赫柳多夫以为卡丘霞见到他,知道他要为她出力并且感到悔恨,一定会高兴,一定会感动,一定又会恢复原来那个卡丘霞的面目。他万万没有料到,原来的那个卡丘霞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了一个现在的玛丝洛娃。
这使他感到又惊奇又恐惧。
涅赫柳多夫第一次探监时准备跟卡丘霞说哪些事情?卡丘霞听后有怎样出乎他意料的反应?


参考答案:涅赫柳多夫原来准备请求得到卡丘霞的宽恕,(1分)并要帮助卡丘霞上诉,(1分)还准备向卡丘霞提出要和她结婚。(1分)玛丝洛娃不仅不以自己的身份为耻,似乎还觉得心满意足,甚至引以为荣。(2分)(大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要先回忆作品有关情节,再根据题干提供的选段作答,因为这里提供的选段,可以帮助我们回忆情节。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