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8 01:11: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则何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参考答案:
①弃甲曳兵而走?以五十步笑百步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其孰能讥之乎
③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


本题解析: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要放在平时点滴解决。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弃甲曳兵”“幽暗昏惑”“曲肱”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身份的人?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1)诗中的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诗歌表现她因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她对丈夫的关心、思念之情。从“征衣莫寄”可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夜正长”、“通夕”表现了她一夜未眠,曲折的反映了夜的凄清,人的孤寂;而“莫飞霜”则表现她对“征人”的关心和惦念。
(2)借助动景,以动衬静创造意境、表达情感。“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了夜的凄清;“暗虫通夕响”,不仅以动衬静,而且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凄清孤寂。(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分析合理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觳;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的,故用了“渐觉”一语。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面对《沁园春·长沙》和《相信未来》中有关诗句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独立”一词凸显了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和不凡气概;“湘江北去”一方面写出了江水的流向,另一方面也衬托出词人故地重游时的“逝者如斯”的怅然。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三句通过对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发问,表现出词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C.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诗歌选用了“蜘蛛网”“炉台”“灰烬”“余烟”等带有灰暗色彩的意象,象征式地描绘了一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表达了一种迷惘、失望的情感。
D.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把“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把“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对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信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衬托出词人故地重游时的‘逝者如斯’的怅然”错。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中诗句的理解,考生要结合课内所学诗歌全文分析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清平乐
赵令畴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意对即可)
2.“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词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意对即可)
3.“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今宵”的对比作铺垫。(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试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