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8 01:11: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寒”字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
“寒”字在此诗中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一个“寒”字烘托出一片离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4分)


本题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中任选三题,全选按照前三题给分,6分)
小题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小题3:   ,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小题4: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参考答案:
小题1: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小题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小题3:塞上长城空自许 千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4: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6分,每小题2分)


本题解析:每一横线1分,错漏一字,该处横线不得分。对于名句名篇的默写,功夫要下在平时,要化整为零,比较记忆。注意下列字的书写:嘈嘈、切切、竟、凝噎、堪、作客、霜鬓。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小题1】简析首句中“净”字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探究本词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4分)
【小题2】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一般而言,要分析某个字的表达效果,其解答主要有以下几点:1、要解释这个字的意思和所在句子的意思;2、分析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3、具体分析表达效果,主要是表现了一种什么状态,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等等。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其次,要分析词人在作品中一些意象的描写,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风格等,从而推断其主旨所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小题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2分)
小题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小题1:原句好。原句中的“天地”着眼于空间,突出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有诗人的主
体感,能显示诗人正气浩然之志。改句的“秋后”没有上述之意,且与“清霜”有重复之嫌。
或改句好,“秋后”着眼于时间,强调了小人可以猖狂于一时,却不可能猖狂一世;“秋后”
与“清霜”呼应,且与俗语“秋后算账”暗合。“秋后”的使用使诗意更显豁。


本题解析:
小题1:《咏柳》借柳来托物寓人,从诗句分析可知是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小题1:此题考查诗句的辨析,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皆可酌情给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11分)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小题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小题2: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2分)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描绘画面1分)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2分)
小题2:①炼字。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③比拟。“山衔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④ 借景抒情。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词句分析1分。答案超出以上四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在反复品读诗歌,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关键词进行展开联想和想象。如“草”、“池塘”、“山”、“牧童”、“牛”、“落日”给人以图画感,幽美情趣的乡村晚景。环境描写是用来烘托人物心情的,所以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安闲美好风景来烘托自己内心对乡村自然风光和悠闲生活的喜爱。
小题2:分析此类题要从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方面来分析,找到含义丰富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品味。如诗人在描写春草和池水时,用“满”、“浸”来形容,给读者以形象生动感,仿佛把读者带入一个茂盛而美丽,夕阳映水的图画世界。故推敲炼字的法很重要。诗人除了描写春草、池水、夕阳这些静的景物外,还描写了牧童的笛声,二者互相映衬,美妙的意境更为传神,即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在描写夕阳时,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作者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直接融于景物中,属于借景抒情的写法。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试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