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08-08 01:17: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物背冠以“微”的名号。如微博、微信、微小说,以及最近广受欢迎的微电影,微旅行等。“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互联网上,让中国悄然走进“微时代”。面对越来越多的“微”事物,有人持乐观态度,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0字左右)(5分)
?
?


参考答案:
观点一:乐观态度,“微”事物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适合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微”事物蕴含丰富,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观点二:悲观态度。“微”事物的出现时人心浮躁的表现,是一种退化,是社会的退步;“微”事物永远取代不了经典的作品,每日关注“微”事物,沉溺于刷屏、看微博,浪费很多时间。
观点三:“微”事物既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也表现了社会浮躁的一面,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既关注,但也不能沉溺其中,毕竟,他代替不了经典。(以上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社会现象点评类的语言应用题,此类题目一般要先根据材料的内容确立明确的观点,然后联系实际进一步的阐述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打击知识产权和伪劣商品犯罪的“亮剑”行动中,公安局经侦大队顺藤摸瓜,破获了一起制售假冒“南山牌”铝合金案件。
B.要想让中小学生练习书法并籍此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教学现状。
C.超过七成希腊人质疑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希腊民众不满欧盟对希腊财政紧缩的强硬态度。
D.为遏制不断攀升的事故数量,新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通过提高违法成本的方式引导司机文明驾驶,确实必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知识产权”前应加“侵犯”,“伪劣商品”前应加“制售”。C句式杂糅,可删除“因为”。D搭配不当,“遏制”与“事故数量”不搭配。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从“尘”与“舒”字中任选一个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尘
(1)当泥土以最谦卑、微小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它便成了四处飞扬的精灵。?
(2) 沙土很微小,却可以掩埋辉煌灿烂的文明。
(3)无处不在的微小土粒,在大地上飞扬!
(4)土地上冒出一个小孩,顽皮得像只小猴子。
(5)每一粒细微的土在自然灾害面前构筑起爱的屏障,温暖人心。
2.舒
(1)给予人温暖的屋舍啊,每一片砖瓦都在弹奏温馨与幸福的歌谣。
(2)舍弃”与“给予”是一对无法分离的亲兄弟,他们带给善良的人以宁静和舒坦。
(3)老舍的字舍予,从舒中来。
(4)游子啊,看那古朴的屋舍,他在暗示你,快回到故乡,享受那一片温馨。
(5)生活中的一份阳光,战乱中的一份安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
A.食埃土
B.圣人之所以为
C.顺流而
D.始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活用的理解能力。例句“水”为名词用作动词;A,名词作状语;B,形容词作名词;C为名词用作动词。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以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在下面短信贺语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使上下文结构相同,内容相关。(6分)
撷取春光里最美的一束花 ?①?捡拾秋风里最红的几片叶  ②  ,编织成生命的风铃,让幸福快乐永远伴随着你。


参考答案:例句:①采摘夏夜里最亮的数颗星;②掬起冬晨里最纯的半捧雪。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