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8 01:20:3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B.世博不仅仅为了展示盛世图景,更应该是一次与世界文明和公共规则接轨的契机。
C.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D.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可在“在于”之后加“是否”一词与“能否”相呼应。C.有歧义。D.成份残缺。句子缺乏与谓语动词“回答”相搭配的宾语,可以在句末加“的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画线句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1) 心在,情去;情在,爱去;爱在,人去;人在,识他的心去。
(2) 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
(3) 池在,荷去;荷在,水去;水在,鱼去;鱼在,赏它的人去。
(4) 屋在,人去;人在,心去;心在,情去;情在,懂它的心去。
(5) 琴在,弦去;弦在,音去;音在,谱去;谱在,写它的人去。
(6) 路在,亭去;亭在,人去;人在,情去;情在,想它的人去。(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跻身畸形放荡不羁无稽之谈
B.驾驭熨贴卖官鬻爵瑕不掩瑜
C.勖勉和煦六畜兴旺酗酒闹事
D.饯别觇视从谏如流引为鉴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全读jī。B项“瑕不掩瑜”中的“瑜”读yú,不读yù。C项“六畜兴旺”中的“畜”读chù,不读xù。D项“觇觇”中的“觇”读chān,不读jiàn)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祖国,他用他的音乐作品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B.一到春天,祖国的土地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
C.经济适用房具有政策保障性质,须严格套型面积,政府应从源头上进行审批管理,防止“别墅化”“富人化”现象的发生。
D.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无时无刻不=每时每刻都/B缺“展现”的宾语/C缺谓语,应为“严格控制套型面积”。 辨析病句可找标志,寻规律。有些病句具有特殊的标志,掌握了这些标志就能帮助我们“一望即知”、快速辨析句子出了什么毛病。(1)“望”并列(一般用“和”“以及”“及”“与”等连接)。 (2)“望”介词①以介词开头的句子,要检查句子是否缺主语。②“与”、“和”、“对”、“对于”时,要考虑主客位置是否倒置。③句子有“关于”、“对于”、“对”,考虑是否混淆了三个词的用法。(3)“望”否定:①正反连用的词:句子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要检查人一面或两面的搭配问题。②“否定”词:要考虑是否误用多重否定。(4)“望”关联词:要检查①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或②关联词是否配套使用或③分句间语意自然形成的关系,是否与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相符。(5)“望”谓语:①“是”“成为”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规律:谓语是“是”等词时,主语和宾语应该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行为活动。②句子谓语是“避免”“预防”、“防止”、“忌”、“仿造”等词时,可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6)“望”代词(可考虑代词是否指代不明)。(7)“望”谦敬辞(要考虑是否用错对象)。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房姐”、“房叔”频频被曝光的背景下,新华网日前发表网文,质疑全国住房信息联网为何再三延缓。
B.审理“河北大兴摔婴案”的法官一致认为,韩磊犯罪的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C.你我生活的这座诗城里:古老悠远的金沙遗址,宁谧幽深的杜甫草堂,古韵流淌的宽窄巷子……每一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点都是一页唾手可得的活的史书。
D.大家直奔老店,一口气点了几个招牌菜,都被告知食材用完了,只好点了地瓜藤、酸菜、黄瓜等,没想到老店的厨师很厉害,几种简单的食材让大家吃得甘之若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应为“一再”。 “一再”和“再三”的释义都是“一次又一次”。二者有时也可以互换使用,例如“母亲一再/再三嘱咐孩子要注意安全。”但这两个副词在用法上有些区别:不是人的主动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 B项“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符合语句的语境,应为正确答案。C项“唾手可得”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可用“触手可及”。D项“甘之若素”虽然遭受不平,但甘愿承受,就像平常一样。此处不合语境。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